(报告出品方/作者:太平洋证券,曹佩)
一、多赛道前瞻性布局(一)立足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拓展汽车和IoT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公司成立于年,起初主要针对智能手机进行操作系统产品的研发、销售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年开始布局车载业务,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拓展;年开始重点布局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硬件拓展智能物联网业务。公司始终围绕操作系统核心技术集中资源持续开发和投入,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全面的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众多自有知识产权,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开发和服务能力。
公司面向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推出了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及产品。智能手机领域,公司可以为众多移动智能终端推出定制化智能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公司可以提供以智能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基础,融合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全数字液晶仪表、汽车总线、车载通信系统等应用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智能物联网领域,公司推出ThunderSoftTurboX?智能大脑开放平台,提供包括核心计算模块、操作系统、算法和SDK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包含开发板及社区服务,旨在助力并加速物联网终端原型到产品化。
公司专注于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在全球的智能终端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操作系统是智能终端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和产业链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智能终端产业链中的主要参与者如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应用软件厂商等都需要进行操作系统层面的开发、优化、驱动等工作。公司以操作系统为核心,服务对象贯穿产业链,构建网状生态系统,和芯片、元器件、终端、应用软件、互联网厂商、运营商以及云厂商等全球领先企业都拥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智能手机软件为公司主要业务构成,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业务比例逐年上升。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业务的智能软件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构成,年在公司营收占比达到91%,同年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业务占比只有4%左右。随着公司2.0转型升级战略稳步推进,公司在新领域的布局实现快速发展,年营业收入智能软件业务占比下调到40%,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业务占比分别提升到30%和30%。
(二)股权结构集中稳固,高管技术经验丰富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实控人为赵鸿飞,持有30.44%的股权。据wind披露最新股权结构信息,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达到52.67%,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目前持股超5%的股东仅有实控人赵鸿飞,持股比例达到28.78%,实控人地位比较稳固。
公司主要管理层技术出身,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能够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董事长赵鸿飞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在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项目经理从事研发工作;副董事长邹鹏程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继续于美国圣母大学计算机系深造,在众多知名企业任职研发岗位。公司主要管理层拥有丰富的计算机软件研发工作经验,有利于公司精准把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快速发展。
(三)经营业绩快速增长,财务质量良好可靠
公司营收、净利润规模快速增长。公司近年营收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年6.15亿元增长到年26.28亿元,同比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年实现营业收入41.27亿元,同比增长57.0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1.17亿元增长到4.43亿元,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45.96%.
公司毛利率保持持平,净利率稳中有升、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率略微降低、财务费用率较为平稳。年至今公司毛利率保持持平,净利率稳中有升;公司三费较为稳定,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率略微降低主要系营收规模快速增长以及疫情导致市场活动减少所致。
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现金流状况良好。年至今公司资产负债率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负债管控能力。现金流方面,年以来公司净利润现金含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年主要系系物联网业务增长、原材料备货增加所致。
(四)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定增募投加快发展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技术人员维持高占比。-年,公司研发支出持续增长,从1.44亿元增长到8.26亿元,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基本维持在15%以上。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数量持续增长,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占总员工比例基本维持在90%左右。
公司发布定增积极布局推动细分业务发展。年公司发布定增项目,定增计划募集不超过31亿元,主要投向整车操作系统研发项目、边缘计算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扩展现实(XR)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布式算力网络技术研发项目。增强公司在各细分领域的技术实力,推进业务顺利发展。
二、智能软件业务:发展之基,享5G升级新驱动(一)5G升级,催生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新需求
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芯片厂商、元器件厂商、应用软件和互联网厂商、运营商、移动智能终端厂商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中都有各自的分工,包括提供芯片、屏幕、摄像头等基本元器件,提供必要的软件和云服务,提供通信网络支持和定制化服务,以及提供移动智能终端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负责向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操作系统增值产品和服务,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加速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整体设计进程,提升了终端用户的体验。
5G催生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新一轮需求。基于通信技术、硬件的升级换代或者是创新用户体验技术的变革,移动智能终端需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换代,这会拉动整个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的需求。5G通信相比4G通信能够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加稳定广泛的连接,为更加优质丰富的用户体验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操作系统也需要升级适配新一代5G智能终端,整个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迎来新一轮需求释放。
基站是通信信号传输的重要枢纽,基站和手机一样也有着底层系统——通信协议栈,大量基站设备商缺乏自研通信协议栈的能力往往通过外购通信协议栈解决方案,5G通信技术升级带来了5G通信协议栈的需求释放。5G通信通过更高频段进行信号传输,高频信号的传播需要更多的基站设施支持,因此5G时代需要很多微基站来补充宏基站的通信盲区,采用的是“宏基站+微基站”的超密集组网模式,基站数量大大增加。据工信部统计,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万个,全年净增90万个,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截至年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过71.8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
智能手机是5G最先商用的终端市场之一,5G升级虽然带来信号传输速率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功耗、信号质量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一个适配5G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操作系统亟待升级换代。据工信部统计,国内5G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截至年12月,国内月度手机出货量中5G手机占比接近70%,全年5G手机出货量占比约53%。据IDC测算,年全球5G手机渗透率不足20%,预计年能提升到5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全栈式技术积累深厚,客户黏性推进生态布局
公司立足产业链角色定位持续研发创新,具备全面的技术体系,面向产业链各环节厂商提供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授权及一站式操作系统开发解决方案。公司围绕智能操作系统技术持续研发与创新,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技术体系,核心技术涵盖4G/5G通信协议栈、深度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系统优化、自动化测试和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目前公司可提供智能手机软件差异化、运营商认证、自动化测试、系统升级FOTA、硬件设计、一站式Camera等自主研发的完整解决方案。
公司深耕智能软件业务,贯穿产业链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建立了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操作系统能力,拥有“芯片+全栈”的优势,一直和高通保持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发QRD手机等,同时公司也与全球各大知名芯片厂商开展深入合作,包括华为、ARM、Intel、展锐、三星、瑞萨、TI等。移动智能终端厂商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需要不断推出新代际的产品,拥有持续更新的需求,公司为其提供智能操作系统产品,主要客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三星、传音、一加、索尼、夏普、富士通、摩托罗拉、联想、TCL等。公司还拥有拥有专业的运营商支持团队,可以在功能、界面交互、互联、安全、预装包等方面,对智能手机软件系统进行定制,使之满足各种运营商需求,目前在中国、日本、欧洲都有运营商客户,积累了深厚的运营商认证项目经验。公司还为元器件厂商、软件互联网厂商提供了测试认证服务,覆盖多种产品形态以及主流操作系统,提供完整的测试解决方案。
全栈操作系统能力贯穿产业链,推进智能软件业务生态布局。芯片等底层硬件是智能终端创新驱动力之一,终端客户选定好硬件平台后转换成本一般很高。公司与芯片厂商深入合作,具备“芯片+全栈”的优势,不仅能够及时交流行业前沿技术需求,同时在终端客户也保证了较强的客户黏性。公司凭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研发深耕,积累了全栈式的技术实力,贯穿产业链拥有大量合作伙伴,稳步推进智能软件业务生态布局。
三、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内生外延,乘智能网联之东风(一)软件定义汽车,智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智能网联汽车是具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的支持,融合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现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新一代汽车,拆分来看为智能化和网联化的结合。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车辆自动驾驶,网联化是为了实现车-路-人-云协同交互的车联网的构建。网联化类似于将汽车变成智能手机一样的移动终端,得益于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积累将优先于智能化更快的实现;相对而言智能化难度更大,自动驾驶最终目标被拆解为多个细分阶段,从辅助驾驶向自动驾驶逐步演进。
汽车智能化正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过渡阶段,《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SAE学会将自动驾驶分为了6个层级,L0代表传统驾驶,L1-L5则根据自动驾驶的技术配置和成熟程度进行了分级,L1-L5分别为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L0-L2阶段主要是辅助驾驶,L3阶段开始向自动驾驶过渡,L4、L5才是自动驾驶场景。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正处于L2到L3的阶段,智能汽车转型升级需求迫切。年,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督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能够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到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的目标”。
汽车网联化强调的是V2X,是车与人、车、路、云端的互联,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的协同合作。网联化的体系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通过车载传感器、雷达以及定位系统的协同感知,将收集到的车内外信息反馈给驾驶员以便行驶决策判断,实现感知数据辅助驾驶的功能;网络层主要通过车载网络处理感知层所收集到的数据,实现车联网网络接入、数据分析、数据传输以及车辆节点管理等功能;应用层是车联网体系架构的最高层,主要为用户提供车载娱乐、远程监控以及紧急救援等不同需求对应的功能。综合而言,网联化实现了人、车、路、云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合作,使得驾驶方式得到了创新,交通出行体验得到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据IDC统计,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约为万辆,较年下滑10.6%,主要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所致,预计至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14.5%。每年新车出货量中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据IHSMarkit统计,预计到年全球市场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到60%,中国市场将超过75%。
智能座舱是智能网联化的核心载体,渗透率迅速提升。智能座舱目前主要由液晶仪表、信息娱乐系统、后座娱乐系统、抬头显示(HUD)、驾驶员状态检测等模块构成,未来还将集成智能驾驶模块。智能座舱是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应用载体,负责终端人车交互的形式呈现,是智能网联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据创业邦研究中心统计,年,国内智能座舱细分应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显示渗透率分别为83%、15%、8%、3%、11%、1%。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智能网联化趋势快速发展,智能座舱渗透率将加速提升,预计到年,前述座舱产品渗透率将分别提升至98%、60%、30%、26%、44%、7%。
智能网联化发展推动汽车行业走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软件是嵌入式软件开发,每新增一个功能,就要增加对应的ECU(电子控制处理器,ElectronicControlUnit),并为此开发代码,智能网联化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以及与之对应的海量软件开发和数据运算处理工作,车内的软件代码正呈指数级增长。随着智能网联的快速发展,软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重持续提升,未来有望超过硬件成本成为整车价值的核心;另外,汽车产品的差异性将由软件带来的性能差别以及功能的多样性主导,软件的重要性大大提升。汽车也从一个机械主导的终端产品变成了一个软件主导的移动电子终端产品。
(二)外延并购完善技术实力,智能驾驶舱持续升级
公司积极外延并购,拓展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公司从年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专注于打造基于公司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产品。为增强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技术实力储备,年公司收购了专注于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研发的独立设计公司爱普新思和慧驰科技,同年还收购了汽车用户界面软件技术及服务供应商Rightware,年公司收购了智能视觉公司MMSolutions,通过一系列外延收购公司完善了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技术能力。
公司基于积累多年的操作系统优化技术、优秀的3D引擎、机器视觉、以及语音和音频技术,为汽车提供从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到应用定制的全方位数字座舱软件技术服务和产品,包括信息娱乐系统、智能仪表盘、集成驾驶舱、ADAS和影音集成等功能。基于公司的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将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及降低研发成本,终端用户也将获得更加完整和卓越的汽车交互体验。
公司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持续演进,搭载功能不断丰富,性能体验持续升级。年,公司推出了第一代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涵盖信息娱乐系统(IVI)、数字仪表盘、信息化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InfoADAS)以及音频功能;年,公司陆续推出智能驾驶舱2.0和2.1版本,实现“一芯多屏多系统”技术架构升级,大大缩短了系统设计成本、尺寸、重量和功率;年,公司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继续推出2.5和3.0版本,融合Kanzi3D开发技术打造了全新升级3DHMI体验,同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年公司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继续升级到4.0和4.5版本,采用硬件虚拟化技术实现一芯双操作系统环境,大大缩短了系统启动时间,同时对交互界面全面升级,实现了多屏之间的互联互通。
公司和诸多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实力,目前全球采用公司智能驾驶舱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超过家。公司与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上游供应商紧密合作,如Qual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