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建:逆周期调节工具,稳增长重要抓手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出口、投资和消费。若将经济的主要变量按照顺周期和逆周期的角度进行分析,出口可以看作是海外需求的顺周期变量,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则是国内经济的顺周期变量,而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国内经济的逆周期变量。
基建是典型的逆周期行业,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总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通过逆周期的政策调节发力,是拉动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的重要动力之一。例如为应对年的海外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需求显著回落对经济造成的压力,政策端推行“四万亿”的政策刺激基建投资增长,同期基建投资增速相较于名义GDP的增速超出30多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快速回升。
复盘历史,年以来,基建增速出现明显上行的时间大概有4次。其中-年、-年,两次持续的时间较长,超过1年。每次增速上行,增速高点相比增速低点,可以相差10个点以上(季度增速衡量)。
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是逆周期调控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固定资产投资三大分项中,房地产开发、制造业分别有其独立的行业逻辑,政策更多起到引导作用,行业内部还需一定传导过程才能转化为实际投资,而政策对基建投资可起到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加码基建政策的兑现时滞将远小于房地产与制造业。另一方面,政策主导的特征也加强了基建投资的弹性,若逆周期发力必要性上升,阶段性容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行特别国债等潜在后备政策或将陆续实施,可进一步打开基建投资空间。
一般来说,各级政府是拉动基建的最主要的主体,政策对于基建投资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呈现出经济越差,基建预期越强的特点。梳理近20年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关基建政策,可以看到,在经济下滑的时候我国会以货币政策诸如降准降息联合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增长。、-、-这些时间段都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后进入基建宽松的时期,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在政策引导下不断攀升。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顶层陆续出台加强基建发力的方针与政策,加码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核心落脚点。
从基建资金的来源来看,统计局将其分为五类,分别为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其他资金。从统计局公布的基建三个主要行业的历史资金来源可以看到,基建资金中自筹资金的占比从40%-60%不等,年后呈现初步下降的状态;预算资金占比出现持续上升的状态,年已经超过国内贷款,成为第二大资金来源,年为21.3%。事实上,自筹资金中各类政府基金收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也在财政资金范畴,若加总看,财政资金是基建的主要资金来源。
近年来,基建企业为破解国内经济周期的约束,加快推进海外业务发展,以实现自身持续成长。以工程机械行业为例,根据KHL数据,年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有10家进入全球前50榜单,全球合计市占率在年以来震荡上升,年达到17%,位居世界第二。根据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主要工程机械企业的财报,年以来,合计海外营收、毛利震荡提升,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海外营收、毛利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展望未来,年7月工信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目标:年出口额将增长至亿美元,-年CAGR达6%,工程机械行业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比重由年的10%提升至年的12%。
总结而言,基建在经济增长中往往起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而顶层政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二、基建产业链及跟踪指标梳理
传统基建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给排水、供气、供电、供水、网络设施和地铁公交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传统基建产业链从上中下游来分可以分为:1)上游资源端,包括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和水泥、玻璃等非金属材料;2)中游包括工程机械以及工程施工、建筑设计等;3)下游为建筑装饰。
相比于政府投资意愿和融资渠道,基建施工运营阶段包含较多日度和周度等基建投资相关的高频数据,可及时跟踪基建投资的节奏和总量等信息。交通、水利、建筑类等传统基建项目景气可跟踪上游工业品原材料商品价格和库存、中游工程服务商订单和开工情况等指标。
从宏观视角看,衡量建筑业景气可以辅助判断基建地产投资的景气度,可跟踪的指标包括建筑业新订单PMI指数、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PMI指数。从中微观视角看,上游耗材和中游建筑企业的相关量价指标同样可以辅助判断下游基建地产投资的景气度。其中,在上游环节中,主要耗材为螺纹钢、沥青、水泥、管材、防水材料等,为判断基建地产等项目的需求景气,可跟踪的商品指标包括热卷-螺纹价差、沥青原油比、水泥价格等;在中游环节中,主要施工方为以八大建筑央企为代表的工程服务提供商,可跟踪的指标包括企业新增订单增速、压路机销量增速、挖掘机开工时长等。
具体来看,以“建筑业订单”为例,建筑行业新增订单情况和基建投资关系较大,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