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资源 >> 正文 >> 正文

宏峰智联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3/2/28

一、政策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19号):

1、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保护工人合法权益。

3、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住建部:《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市[]98号):

1、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能力。

2、建立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施工企业、人员、项目等安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王蒙徽部长在年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BIM审查审批系统和CIM平台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

二、用户痛点

关键人员管理:项目关键人员、监理单位是否到岗?是否存在人员代替上岗?劳务人员,按工程进度分专业分批次分阶段进场出场,如何管理?

安全施工监督:重点部位生产操作过程不规范,隐患未及时消除?工地扬尘污染、噪音大,环境不达标?

工程质量监督: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检测环节存在漏洞?高支模、深基坑施工难度大,质量得不到保证?

标准规范问题:企业各局各地方标准规范不统一,缺少统一思想、顶层设计规范。

数据问题:前端采集的各类数据低效,无法真正的体现施工现场真实情况。数据孤岛情况严重,数据分散,数据无法上下串联。

建设运维问题:硬件建设成本高,维护管理难度大,利旧少、重复建设情况普遍。积累的建筑施工过程数据不知该如何发挥更大价值?

三、设计思路

宏峰智慧工地系统面向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集团总部、分公司、各个单体项目部,通过AI赋能物联网技术的“感、传、知、控”,智能获取视频、考勤、设备、环境等工地现场数据,为集团与施工企业构建一个智能、高效、绿色、精益的“互联网+”施工现场一体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可视化、可量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对工地施工安全、环境、进度、机械设备、人员和工程质量等全过程、全方位实时监管、调度指挥并辅助决策。具备可扩展性,可与企业现有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共享基础信息的,实现业务流与监控流的融合。

依据行业智慧工地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集团智慧工地建设的现状,采用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制定集团智慧工地建设应用标准规范,统一建设集团智慧工地服务平台,打造中建引领的智慧工地生态体系。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深化应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避免重复投资,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项目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2、通过平台建设,形成数据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为实现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监控、智慧服务提供基础应用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和综合研判信息,辅助领导进行决策。

3、面向政府、企业和生产人员,实现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项目组、施工现场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工作,提供个性化、可配置的施工现场移动终端应用,实现对项目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4、选取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项目作为试点,把适用于企业的经验和成果进行分享和推广带动“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