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刘永刚,研究员级高工,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院长),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与开发,既有建筑综合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工程质量检测与鉴定。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市、厅级研究课题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主参编行业和地方标准规程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发表论文20篇。(建筑类)
行鸿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江苏省气象传感网技术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IEEEIMMember;中国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气象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气象学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和《气象科技》编委。
长期从事信号检测与估计,气象信息处理,智能电子测量仪器,气象计量技术与标准,雷电监测与预警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军口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次。授权专利8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1项。主持起草完成气象行业标准1项。
陶俊,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现为扬州大学(如皋)花木产业研究院院长,扬州大学花卉研究所所长、园林系主任,草地景观植物与绿地规划博士点带头人,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带头人,江苏省现代农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花木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观赏植物栽培生理、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第1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8篇,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以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2项,通过江苏省新品种鉴定3个;以第1完成人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高桂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硕导。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0余年,主讲本科生、研究生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绿色化学、清洁生产和相关化学实验等课程,主编出版教材3部。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名师。主持或以主要研究者完成省级、厅局级等研究项目8项,获得应用技术发明专利7项。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校级等奖20余项。
主要从事环保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生物农药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无公害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可降解新材料研究与开发。
曹宁,河海大学教授、博导。-任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任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现任信息认知与处理研究所所长,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带头人,电子科学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处理方面的研究,包括检测、估计和调制理论与方法,基于认知的无线组网技术,雷达与通信一体化技术、医学图象处理与分析等。近年来,承担并完成了科技部、国防科工局和江苏省等10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科技项目,在IEEEWirelessCommunication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受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江苏省、电子学会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受聘担任多家国家一级学会的理事。
王永田,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加工过程水处理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科研及产业化推广工作,主要方向为微细粒矿物分选与工业水处理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先后参与项目、计划、85攻关至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6项,主持企业研发项目余项。曾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8项。其中浮选柱的开发应用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煤泥水绿色澄清循环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
朱正伟,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数理学院院长。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嵌入式系统和智能测控系统。
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并有多项专利得到转化应用,在各级各类杂志和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
李正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年任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新能源与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委员会委员,《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rotectionandControlofModernPowerSystems》等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微电网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能管理技术,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几年来主持或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多项。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10多项。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篇,其中40多篇被SCI\EI收录。
王廷信,文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傩戏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戏剧史论、艺术理论,与文化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与保护工程规划项目“昆曲与民俗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7)、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推动江苏文艺创作高原出高峰的对策研究”()等。出版『中国戏剧之发生』『昆曲与民俗文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艺术海外认知研究』『谈艺论教』『艺术导论』等著作,发表学术文章一百二十余篇。主讲的“戏曲史话”被列为首批国家视频公开精品课程(),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研究”()等。年,获文化部“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称号,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年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
刘华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曾任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所长、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书记、《江苏农业学报》副主编。目前,主要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区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与政策研究,农业项目规划咨询工作。农业部和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
近10年来,主持国家和省研究课题近30项,主持编制完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建设规划3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