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甜,住在湖北黄冈浠水县一个老小区里,每天出门买菜的路上,她总要特意绕到浠水碧桂园八景台的施工现场去看上一眼。看着这个楼盘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她一直在计划着,自己还有几个月就能搬进这个新房子里了。
“碧桂园的房子出了名的精工品质,一看到这个项目开工,我们就决定买了。”刘景甜说,自己也曾在家里的阳台上远远看过工地里的场景,忙碌而有序,管理非常规范,从工地门口走过也没有什么尘土,即便是碰上下雨天从工地旁过,鞋子上也没沾上什么泥点。
刘景甜的话语朴实,却体现出了浠水碧桂园八景台项目工地的管理标准与要求。这个智慧工地正用自己近乎苛刻的精工品质,来保障着工地的质量与安全。
项目现场
为实现精工品质,
这里严格实行“样板先行”
CareerInBusiness
年9月13日,施工单位要进行外墙甩浆样板施工作业,监理工程师乐凯不放心,于是陪同作业,一直守在施工样板旁仔细观察,并对现场的甩浆的密度和毛刺进行了检查。
“检查后,我发现,从外观上看确实没有什么质量问题”,乐凯说,但是当施工单位询问是否可以开始大面积施工时,他却没有同意,“眼下还在作业,样板的强度无法进行检测,不能就这样开始进行施工,不够谨慎,必须等到施工完成,全数检测合格后,才能再施工”。
9月16日,乐凯再度对甩浆的强度进行了检测,发现竟然全都不合格。怎么会这样?之前检测明明没有发现存在质量问题。为此,乐凯开始逐项排查,仔细查找原因,最终他发现:原来,是因为甩浆拉毛使用的胶水质量不合格,导致甩浆强度不足。
“幸好碧桂园把控得严格仔细,这要是直接大面积施工,后果不堪设想啊!”施工单位介绍,在浠水碧桂园八景台项目的工地现场,所有工序施工均需执行“样板先行”制度,所有新工序施工前,先进行样板施工,样板验收合格方可进行货量施工,“正因为有这样的制度,且能严格执行,才能把工地质量风险防患于未然”。
浠水碧桂园八景台项目负责人杨成介绍,“样板先行”制度只是碧桂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其中一个探索”。除此之外,整个工地都实施了严格的精工品质管理,如所有材料进场均执行举牌验收制度,必须要求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举牌验收,明确材料的品牌、规格、数量、使用部位、验收人需明确,对于不合格材料必须退场验收;建筑结构施工时,严格执行旁站制度,做到事前有测量、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整改,确保混凝土结构实测实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在抹灰事前,针对装修机电点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对部分机电点位进行了优化,确保线盒不跨瓷砖缝隙;每道工序施工前,均对团队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做好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确保每一道工序均是合格产品。
“工地能否管好安全,
关键还得靠人”
CareerInBusiness
李海第,湖北利达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八景台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浠水当地人。从项目开工至今的多天里他几乎都是最早一个来。
李海第说,工地管理说起来只有四个字,但要想真正地把安全落到实处,就需要把每个细节都思虑周到,“进场至今,我一共编制了76个专项方案,并且现场监督落实”。
“孩子说很久没见到我了,那是因为,很多时候我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而孩子还没睡醒的时候我又已经走了”,李海第说,几个月以来,为了项目的施工确保符合规范,且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有一段时间他干脆把吃住都搬到了施工现场。
该项目工程师吴元敏介绍,李海第做事追求极致的“完美”,经过他排版优化的墙面砌体,精确到到每一面墙的每一个配块位置,乃至每一个门洞尺寸的大小,排版既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美观,而且他编制的屋面排水方案,能有效解决屋面积水问题,施工完成后得到了区域领导的高度认可。
“知道我是在碧桂园工地上做事,家里的老人孩子都放心了。”工人曹涣说,今年2月碧桂园还专门到自己家里录制了老人妻子和孩子对自己的安全寄语,“每天干着活,听着这些话,我心里暖,也对安全要点记得更熟了”。
曹涣介绍,每天早上,工人到工地后,经过一道实名智能门禁系统,人脸识别通过后才能进入工地现场;之后,需要在项目配备的专业体检设备上,进行高血压、心电图检查,一切正常方可进入安全教育体验区测试,在这里,所有作业人员的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等都需要进行复检,复检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出了体验区就要参加早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晨会,当天的安全生产要点、危险源告知都在晨会上一一提醒。整套流程走完,工人们一天的工作才能正式开始。可测温人脸识别系统
“八景台项目工地现场对所有工人进行了安全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作业。为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通道一直循环播放着安全小喇叭;所有施工班组每周提供情人寄语;每月,项目会组织工人座谈会,了解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是否到位,生活是否满意,让大家感受到家人和项目的人文关怀。”项目负责人杨成说道。
用“智慧”助力安全保障
CareerInBusiness
今年11月1日,浠水碧桂园八景台项目现场来了一个奇怪的“大家伙”——地面整平机器人。在项目现场可以看到,这个“大家伙”凭借着它独特的双自由度自适应系统,能够稳定地在钢筋混凝土上施工作业。
湖北首个建筑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
在浠水碧桂园八景台项目工作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主要是基于自主开发的GNSS导航系统,能够自动设定整平规划路径,实现混凝土地面的全自动无人化整平施工。经过实际施工对比,这个“大家伙”的工作效率和精度都远高于人工。
“一个现代化的工地管理,当然需要智能化的运用。”杨成介绍道。为了打造“智慧工地”,除了地面整平机器人,八景台项目还引入了一系列的智能化设备系统,助力工地安全施工与管理。
如在塔吊顶端安装的可视化吊钩,通过视频捕捉技术,可让塔吊司机通过液晶显示屏,可实时地清晰观看吊装任何位置的现场情况。而这样清晰的观看,能让塔吊驾驶员快速放下或起吊重物,减少重物在空中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吊钩可视化示意图
“采集图像信息的摄像机安装在大臂的前端,图像采集无死角,塔吊驾驶员在盲吊过程中,通过显示屏,不仅能更加完整地观看到吊钩周围区域的情况,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面引导员的指挥信息,降低盲吊过程中发生危险情况的风险。”杨成告诉我们。同时,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电脑直接看见工地现场施工情况,有效解决了监管难、监管成本高的难题。
此外,在浠水碧桂园八景台工地上还采用了可以显示PM2.5指数与浓度的监测设备、可人脸识别的智慧门禁系统、可对工地内外实施降尘的智慧喷淋系统,以及只要有一颗螺母松动就能自动预警的预警螺母系统……
电梯里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
扬尘噪声监测
今年9月17日,碧桂园八景台项目在三方评估中,拿到了碧桂园湖北区域36个项目中质量安全综合排名第一,碧桂园全集团第二名的荣誉,并多次受到黄冈市级主管部门指导参观。
杨成表示,未来浠水碧桂园八景台项目将继续秉承集团“过程精品,人居典范”的质量方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不遗余力地推动项目的施工标准化建设,建品质工程、筑安全文明工地,助力城市争优创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