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来的总会来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近日,海珠十四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十四五期间,海珠重点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
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全力打响琶洲数字岛品牌,优化东、中、西部三大空间布局(在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在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
年完成GDP达亿左右,新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70家,十年改造16条村。推进6条轨道交通的建设工作。
海珠的十四五很有看点。
年,海珠要全面提升作为广州国际商贸门户、科技创新核心支点、教育医疗区域中心、水陆综合交通廊道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的功能。
海珠十四五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这是其实在很多新闻报道中能看到,今年广州的十四五中也有提及。
一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面积30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广州“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
图:海珠区“一区一谷一圈”发展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承担的使命更大。
推动“一江两岸三片区”良性互动,与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加强与鱼珠片区的联动,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建成一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充分利用广州大学城高校科研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校地协同创新标杆项目。
依托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搭建现代会展业与科技创新的交流平台,推动“线上数字经济+线下实体会展”融合转型,强化国际商贸交往功能,探索国际合作、互利共赢新模式,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此外,还将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推动上级先行先试政策优先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试点。推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扩容范围,争取推动自贸区现有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创新经验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复制推广。
如果时间放到年,琶洲要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一谷: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面积约36.8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集聚高地和生态休闲特色空间。
整合大学、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等科研资源,建设新港路科技创新大道;推动中山大学等科研资源优质产学研成果落地、转化、应用;发挥生物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优势,培育以检验检测、数字医疗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
还将推动中大纺织商圈向数字化、规范化、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方向发展。
重点推动环中大、环湿地区域城市更新,其中,沥滘片区、石溪片区重点发展数字创意、绿色建筑及都市型工业,打造滨水文化旅游休闲区域。
一圈: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面积约16平方公里,整体定位为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这里的商业服务能级提升值得一说。
江南西商圈要做大做精;全面推进“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仓”商业美食大道建设。
说到海珠,就不得不提总部经济了,海珠的十四五就明确提出:至年,新引进和培育区域性或功能型总部企业70家。
支持世界强、中国强、民营强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海珠区设立总部或区域型总部。
积极引进一批数字经济、现代商贸、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和“单打冠军”。
加大重量级、功能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力度,鼓励国内外知名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公司在海珠区设立区域总部。
除了总部经济,海珠还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形成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
海珠还将涉足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区块链、纳米科技等领域。
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环境下,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为海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在商业网络布局上,加快建设专业展贸商圈。重点发展江南西-太古仓商圈、滨江商圈、广州塔商圈、中大商圈、广纸-沥滘商圈、海珠湿地商圈,而琶洲核心商圈将作为龙头。
太古仓码头、珠江琶醍将打造海珠“网红地”。
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以海心桥、广州塔南广场、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等重大项目建成为契机,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分类提升高端时尚、都市文旅、专业展贸商圈,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
推动乐峰广场、丽影广场、江南西商圈等传统商圈向智能化、体验式、主题式等转型。
构建广州塔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广州塔周边扩容升级“潮墟”,构建夜间经济集聚区;沿阅江西路北侧滨水步行道,打造串联“广州国际媒体港—广州塔—琶醍”的“幸福线”,并延伸至琶洲会展核心区;往南规划布局“广州塔—羊城广场—赤岗塔—T.I.T创意园—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文创旅游线路,积极探索将艺苑路段等夜间经济重要路段调整为分时制步行街。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直通香港、澳门市区的水上交通航线开通运营,积极融入广深“半小时交通圈”,推动构建穗港澳“1小时生活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体系一体化。
同步规划建设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等重要交通枢纽的配套设施,实现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形成“站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
加快推进环岛路全线42.4公里贯通。积极落实城市交通规划,继续推进地铁8号线东延段、10号、11号、12号、18号、28号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冼村路—广场东路过江隧道、临江大道—阅江路过江隧道、会展西路过江隧道、鱼珠隧道、东晓南快速干线、海珠湾隧道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海珠还将划定测试区域,率先试点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
医疗方面,推动中医院海珠湾院区、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机构建成使用;探索成立海珠医疗集团;在条件成熟的区域构建健康社区“15分钟就医圈”。
教育方面,合理布点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通过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推动新(改)建学校建设,解决全区义务教育学位紧缺和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教育资源稀缺区域的配套教育设施建设问题。
最后,就得提到城市更新了,这关乎海珠的发展大局。
我们知道,海珠城市更新任务是十分繁重的,需改造提升的三旧地块面积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0%,这是要拆掉半个海珠的节奏。
十四五期间,海珠将全力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三年4条、五年13条、十年16条;旧街区改造三年33个、五年48个、十年49个;旧厂房改造三年8个、五年13个、十年16个”的目标任务。
在城中村改造上,三年计划的就有赤沙村、沥滘村、石溪村、凤和村(新市头)、凤和村(康乐、鹭江)。
其中,沥滘片区、琶洲南区、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等37个项目土地收储和征收加快推进,实现红线储备约96万平方米、实物储备6.1万平方米,完成3宗以区为主体的地块出让;赤沙村、石溪村片区策划方案通过市审批,沥滘村、凤和村(新市头)复建房启动建设。
沥滘片区城市更新效果图
话说回来,海珠的城市更新,不少街道都是领了任务的,小π梳理了一下:
此外,大力推动“三园”转型,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三年31个、五年45个;专业批发市场改造三年25个、五年51个;物流园转型升级1个”的目标任务。
蜕变中的海珠正在路上,未来五年会更加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