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智能化应用电气化技术探讨
河南能化集团华宏彬
智能建筑是通过专业化设计,利用不同集成方法将微机总线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与建筑工艺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对各种物理设备、智能终端、环境信息等进行自动监控,并作信息集中处理分析、正确判断和处理,完成信息流集中处理,和设备远程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
智能建筑总线控制电气化信息化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办公住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住房建设除了追求对商业人文的社会环境的完美配套,表现为交通、商业、学校、医院、绿化等小区配套要求,完善硬件设施,实现智慧小区,达到美化住居环境建设。
要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外在环境只是一个方面,内在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得以重视,于是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所谓绿色建筑,就是除了外在环境美化,功能完善外,还要求体现节能、环保、智能化要求,实现消耗最低,智能化服务到位。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智慧小区,要求在外在环境和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建筑物个体内在要求也要做到节能环保、智能化一站式服务管理。这就需要广泛采用电气化技术,配置管理工作站,实现建筑住宅智能化管理,一站式服务。
完善的绿色建筑,要实现外在美化、功能完善、节能环保、智能管理和服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建筑小区外围环境优雅,商业人文环境配套完备。交通便利、商场满足、教育文化设施具备、体育娱乐设施配备、绿化美化个性化等市政功能完备。
2、建筑小区最大的满足节能与环保要求,减少能耗和物耗,追求自我平衡。公共设施方面,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动能自给供应,实现与电网交换补充;比如,屋顶布置太阳发电板,顶棚设置通风空调等。景观设计和三废处理等充分考虑环保要求;比如在水景观设计方面,就近对接污水处理口,利用水的流动能量,装设水能电机利用剩余能量,最大限度减少消耗。水系统要干渠简明,尽量地面化流动,结合绿化植物水蓄作用,减少使用新水源等。整体布局如住宅设计、绿化景观和三废处理等,要考虑后成风向,尽量使用自然风,改善空气质量。还有强弱电配线要考虑电磁环境和优化配置,等等。
3、智慧小区及住宅智能化管理功能到位。电力电信、网络电视、安全消防、防盗报警、紧急救助、小区管理等实现智能化,重要的是家居设施的智能化(这也是本文重点内容),实现与外围小区管理智能化系统接口完美融合。
建筑设施的智能化,办公及家居设备智能化管理,主要做法是设立工作站,运用总线布置技术,统一管理建筑内部所有功能配备。在各小区单元入口、建筑单元入口、住户入口设立工作站,分别定为总站、分站和子站,三者完美结合,通过总线控制实现一体化布局,接入小区管理监控中心,实现统一智能化管理。
总站和分站配置和功能,取决于子站需求。根据子站所需实现的功能,配置管理系统,再决定分站总站的功能配备,从而使得整个小区智慧化。
子站功能需求,要总揽办公居家管理需求,实现一站式全方位包含,智能化管理,让它成为内外部信息交换处理中心。包括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和远程启用,水、煤气、电、烟等安全管理,电信网络、楼宇对讲、室内监控、防盗报警、紧急救护和医疗急救等应急处理和远程维护等,以及家用电器智慧化AI管理和信息终端、手机app管理等,均能通过工作站联通,实现远程管理和应急处理,随时处理突发事件或远程控制。很显然,子站是我们设计管理的中心。这样功能实现,依靠的是先进电气化技术的充分应用。
二、智能化管理子站功能系统设计
如上所述,绿色建筑建设方向确定了需要系统管理,需要实现建筑智能化管理,也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重要一环。子站设计无疑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核心部分,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智能化管理站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就目前技术条件下,提出设计思路和建站想法,以供探讨。
1、子站实现功能的设计
?电力接入和切换。根据不同需要,三相电源应纳入设计,需用的三相电源,应单独布线和管理,设计一级保护;随着分布式电源应用,部分家庭使用了太阳能或其它自发电设备,电力外线供电或反送电的切换和计量,实现完美对接。
?电力线路保护。供电线路故障、防雷及接地设计应包含所有用电设备等。
?水与煤气管理。总管供水计量(有的还有外供纯净水管)、煤气计量等应通过室内布置控制线,对漏水、漏气实现控制和保护。
?电信网络管理。电视、专线电话线路接口,布置光纤接入接口,室内布置无线收发模块,布置路由接口,楼宇对讲、保安物业对话专用线路等。
?烟雾异味报警。布置煤气、烟雾等警报和报警系统。
?防盗防火报警。设置火警、匪警电话专线,物业保安留中断接口,能直接传送警务中心。
?医疗急救报警。滑到摔伤或急性病发作等健康应急呼救求助警报,物业保安留中断接口,能直接传送医疗急救中心。
?家电远程控制。实现大功率家电如空调、热水器、厨房电器等远程控制。
?室内监控管理。楼宇对讲,场景对话、紧急救助、异常状态监控管理等。
?其它应客户要求的功能管理等。留备两对管理接口。
2、子站工作站系统技术设计
设计主要考虑因素,除了按照建筑电气设计标准规范外,重点要考虑,电磁干扰问题,布局要紧凑合理,简洁易于维护,采用单元化设计布局。整个布局可分为三大片区:电力线路管理部分,电信网络管理部分和报警保护控制部分。
?图一子站系统功能区布局图
3、完善子站和分站、总站的对接
分站和总站设计,根据需要设定,和子站相比,减少了电力线路电源管理和保护部分,相应增加了与子站、分站或总站之间信息传输管理部分,增强总站、分站的管理效能。
三、电气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的应用
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可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因而设计、施工和产品没能有效配套,这些都需要通过设计创新和产品创新来解决,需要按照绿色建筑的理念、智能化管理要求,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为原则,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了满足使用功能与众多服务的要求,建筑物中设置冷热源、空调和通风设备,给排水和污水处理设备,变配电和应急供电设备,电梯设备、信息通信等等,这些建筑设备的数量庞大,分布区域广,为保证使用安全可靠,需要实时监视与控制数量庞大的运行参数。传统的电气技术和产品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都是相互独立,缺乏互联,难成系统,因而使用产品多而重复,不利于节能,安全性能不高,管理效率低下。
克服这个问题,必须采用先进的微机总线管理技术。采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融合强电、弱电和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微机通信方式实现现场控制,达到人机对话和智能控制目的,还提高了建筑安全、节能性能,实现方便管理。
要实现建筑智能化,主要是依靠充分运用建筑电气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是融合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诸多的电气技术,集工作、检测、传输、反馈于一体,还要注意微机技术防雷、接地和抗干扰的在设计中特殊要求,可利用其结构钢筋和基础钢筋做接地,其接地电阻一般值不会超过0.4欧,适合作为微机接地装置。
要实现建筑智能化,首先设计理念要超前,要按照绿色建筑理念,综合考虑绿色、环保、节能、安全、方便的要求,实现内外部环境协调统一;其次,要充分运用机电、网络、信息等融合一体的先进电气化技术,统筹整合设备信息,运用微机管理控制技术,实现智能化;第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管理方便,规范接口标准,合理功能分配,集中处理信息,降低运营成本,方便用户;还要充分考虑人本和谐理念,极大满足个性化需求。
六、结语
通过总线控制的方式,完成对电力电源管理系统、家居电气设备管理系统、电信网络管理系统集成控制,对室内异常进行警报、联络和报警、急救救助,实现及时反应、在线监护、应急处理和远程控制,实现智慧小区和智能建筑,和外在秀美住居环境,智能、节能、环保、温馨、信息流处理,并以此为楔,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构成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唐定曾,康海,朱相尧;建筑电气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韩传亮;当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
杨玲;推行可持续发展建筑,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J];甘肃冶金;
柯伟;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浅析[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年
作者简介:华宏彬,年8月生,河南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武汉大学管理学硕士,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黔希化工公司副总经理,联系电话,
hua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