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资源 >> 正文 >> 正文

如何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家医院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5/4/4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进行临床诊断和医疗救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医院临床诊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带来了医疗设备领域技术的革新。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对使用过程进行追踪、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对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是目前医疗设备管理的新趋势。

一、当前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医疗设备的分工越来越细,医疗设备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医院有限的医工人员疲于应付数量日益庞大的医疗设备,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档案不健全

由于没有规范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医疗设备台账不健全,无法有效衡量现有医疗设备的整体情况,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因工作量大、品种众多、内容繁杂等原因无法做到医疗设备的一物一码、账实相符。针对这种情况,须从设备卡片的建立,设备资产转移、报废、调配、折旧、查询、盘点等多个环节进行管控,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让医疗设备整体实现可监管、可追踪。

(二)维修保养不及时,服务质量无法评价

随着医疗设备精细化与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在医工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与医疗设备的爆炸式增长、管理维度扩增形成矛盾。这就导致设备维修、保养不足,维修质量无法保证,服务过程缺乏监管,维修知识无法形成统一标准供医工人员学习共享。

(三)成本效益与评价评估无法量化

随着DRG和DIP等国家医保政策的推行,医院运营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粗放型运营理念必须转变,各科室采购医疗器械须要有全新的考量,须对医疗设备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准确的分析,实施和把控好每年的设备采购计划。而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无法对效益与成本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与对比,导致设备采购没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

二、新时期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一)基于信息平台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医院已经建立了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该系统往往处于孤岛状态,医院的LIS、PACS、财务系统、医院运营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接,须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我院在现有HRP医院物流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对医疗设备购置申请、论证、采购、验收、保养、维修等多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可实现资料电子化、资产可视化、审批无纸化、维保数据化等。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与原有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医院收费项目的直接关联,使医疗设备使用记录更加完善,医院运营管理的要求。

(二)基于过程监管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与知识库体系建设

医疗设备属于精密仪器,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医疗设备安全、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我院建设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加强了对维保过程的监管和考核,可实现维保数量和质量的可视化考核,同时对每次维保过程从前端需求、接单处理、维保过程到处理结果、情况反馈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并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进行设备保养智能提醒。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反复出现,因此在维修资料的基础上建设基于维修过程的知识库体系,方便工程师及时了解历史问题和历史维修记录,从而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三)医院大数据的成本效益分析与精细化管理

DRG和DIP等医保支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合理管控成本。医医院成本投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因此在项目论证和采购时应更加谨慎,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从医院绩效考核的角度出发,以财务收支为导向,实现单台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包括以HIS为基础的财务收费数据,以PACS、LIS等业务系统为基础的业务工作量数据,以HRP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成本数据等。这些数据的获得依赖于各个业务系统的融合,将所需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医院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医院绩效考核部门的算法,最终将计算和分析的结果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全流程医疗设备管理平台,并且平台的运行及医院的绩效考核方案相结合,根据方案的调整而不断优化。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

要充分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比较流行的新兴技术包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