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优势 >> 正文 >> 正文

开启智慧之眼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2/9/26
北京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凭栏远眺,她像一湾秋水、一道春波,点缀于襄阳之东、汉水之滨,为魅力东津增添了几分柔情与诗意。近前细品,她像一只令人着迷的“智慧之眼”,深情款款而充满求知欲,凝望着、畅想着襄阳的美好未来——这就是新建成的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项目(简称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引进国内一流高等学府。年9月24日,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开工,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今年3月底,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基本完工,6月13日迎来首批师生入驻。7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开园,湖北隆中实验室挂牌,标志着襄阳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将拥有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统筹“一盘棋”、巧绘“一幅图”、织密“一张网”、拧成“一股绳”……从开工到基本完工,短短余天,汉江国投就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拥有21栋单体建筑的项目拔地而起,创造了施工奇迹,彰显出服务城市发展、勇担国企责任的“铁军”风采。

回顾“智慧之眼”的建设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汉江国投敢啃“硬骨头”、善打胜仗的魄力和勇气。让我们跟着汉江国投建设者们的脚步,开启一段“智慧”的探索之旅,了解这颗闪耀着睿智与希望的“明眸”是如何诞生的。

统筹“一盘棋”,筑“智慧”之灵魂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年春节刚过,汉江国投以“一天都不能耽误”的紧迫感,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营造出赓续奋斗精神、掀起实干浪潮、聚力争拼抢实的浓厚氛围。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建设方,汉江国投紧盯交付工期目标,稳中求进、稳中快进,千方百计保安全、抓质量、抢进度,紧锣密鼓推动项目如期建成。

“必须把国投‘铁军’挑重担的作用发挥出来,严密制定工作路线图,完善督办机制,尤其要加快创新,在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上狠下功夫。”汉江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勇多次强调,明确了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方向。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开工后,汉江国投抢抓施工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汉江国投副总经理熊峰现场办公,听汇报、提要求、明思路,与项目管理人员一起研究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推动项目打造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子公司襄投置业、襄阳路桥相关负责人切实履行投资建设责任,配齐配强项目管理班子,采取优化施工组织、增大作业面、增加施工班组等举措,各作业班组甚至将施工计划精确到天,持续奋战在项目一线,做好充分准备,抢抓施工“黄金季”,确保早日出形象、见成效。

上下齐心,协同发力。施工期间,项目现场每天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熊峰说:“该项目是市委交办的重点工程,今年春节一直到3月底,余名施工人员不间断作业,确保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早日启用。”

7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开园,记者漫步在校园里,看到一栋栋米白色的多层建筑现代大气,椭圆形步道围合的园中小湖秀美婉约,一排排精心栽种的绿化带和行道树简洁有序。

这所风景优美的现代化校园的投入使用,意味着襄阳有了新的产学融合发展基地,将进一步带动全市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巧绘“一幅图”,塑“智慧”之形象

设计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建筑的灵魂所在。

“项目采取的是EPC总承包模式,21栋单体建筑在设计上出一点问题,就会牵制整体施工进度。”谈到刚接手项目时的感受,项目总工吴明亮这样说。

从彰显整体之美的总平面图,到形态各异的单体建筑设计图,吴明亮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设计总平面图时,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一遍遍勘验现场、研讨论证、修改图纸,从停车位设置、围栏样式到旗台尺寸,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吴明亮说,加班、熬夜、反复修改几乎是那时候的工作常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平面图从出图到定稿仅用了十天。

然而,总平面图定版后,具体的工程设计图纸因为施工需要变更频繁。

“由于需要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工程设计图纸不得不一次次调整。”吴明亮说。年7月,武汉理工大学提出校园智能化升级需求,吴明亮立即重新修改所有弱电图纸,历经两个月的精心打磨,终于完成了智能化校园设计。

机电综合管线是项目内部的“毛细血管”,涉及给排水、空调风、防排烟、强电、弱电等项目施工的方方面面。吴明亮坦言,工程设计中最复杂的部分就是机电管线综合施工设计。

“在这所科研型高等院校里,八大产教融合中心是核心。项目交付后,师生几乎每天都要做实验,这对管线布局的实用性、安全性要求很高。”吴明亮说,八大产教融合中心共7栋单体建筑,是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的核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现代管理与金融、智慧生态城市与绿色资源等多个产业领域。管线需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实验楼里采用不同的材料布局,确保每栋建筑的机电管线综合与产业无缝衔接。

为了适应不同研究领域的需求,早日完成机电管线综合施工设计,吴明亮还自学机电安装方面知识,虚心向设计单位、分包商和BIM团队求教。超过条的优化论证图纸答疑,凝聚了吴明亮和设计团队的心血。

最终,各栋建筑的“毛细血管”逐渐明晰、不断丰富,为项目的大干快干描绘了蓝图。

织密“一张网”,强“智慧”之筋骨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实现高质高效完工,是汉江国投织密“一张网”、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熊峰提出“人员轮换、机械不停”的施工要求后,及时安排项目团队抓住技术要领,调整作业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机、料”投入,织密项目建设“一张网”。

7栋产教融合中心实验室、5栋教师专家楼、4栋学生宿舍楼、3栋教学管理楼,还有图书馆、食堂……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不仅建筑体量大,而且结构形式各异、布局复杂。如何协同作战是项目设计、施工面临的最大问题。

要想保障大体量项目作业的施工进度,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提升是关键突破口。对此,汉江国投人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啃下了项目施工的一块块“硬骨头”。

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涉及高支模、深基坑、群塔作业等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达20处,一般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达50处。

“高支模涉及的单体有11栋50多处,计算量和绘图量巨大。”吴明亮说,像荷载最大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科教融合中心三层梁,计算跨度为17.4米,梁底距地面高度为9.25米,属于典型的超重梁,集中线荷载达到专家论证标准的两倍以上。图书馆二层出入口梁的跨度为23.85米,考虑空间使用率需减少梁截面尺寸,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公共教学楼四层、六层“挑耳”造型属于悬挑梁,梁底距地面最高达22.5米。

除了普遍存在的超重、超跨度、超高梁等挑战,现场施工还要应对高难度的群塔作业。由于工期紧张,项目需要推动21栋单体建筑同步施工,同步架设塔吊22台。

“为消除群塔作业存在的风险,我们需要认真查参数、定位置,谨慎模拟进度、测核距离、绘制图表。”吴明亮说,每一步都涉及繁琐的数据编制,整个系统归置协调、达到安全和实用要求更是难上加难,需要反复推敲、论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熊峰牵头安排制定方案,引进智慧工地管理技术,保证项目协同推进。施工单位襄阳路桥副总经理刘勇带领团队搭建BIM云平台,采取5D技术创建三维场布优化群塔作业和装配式构件吊装,模拟碰撞检查优化设计图纸,建立可视化的管理流程,实现多部门、集成化、信息化协同管理。项目管理团队还因此获得湖北省BIM大赛综合应用二类成果奖。

有了技术创新赋能,项目建设“一张网”逐渐密起来。项目团队结合实际需要,及时协调补足资源短板,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由于项目体量巨大,又要保障同步作业,项目现场每天需要浇筑1万立方米以上的混凝土。对此,建设团队果断施策,同时请6家单位供应相关建筑材料,保障资源有效补给。

“学生公寓、教学楼采用的是装配式建筑,建筑面积有8万平方米,对混凝土预制构件产能要求高。”吴明亮说,鉴于本地产能有限,他们提前要求供应商开通外地渠道,及时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材料需求。最终,在工地现场,34部施工电梯有序升降,22个塔吊交替穿梭,项目的21栋建筑真正实现了同步施工、并联作业。

拧成“一股绳”,创“智慧”之奇迹

谁是国投“铁军”中的急先锋?项目现场的忙碌身影就是答案。为了确保项目进度,汉江国投各建设单位拧成“一股绳”,不断投入人力、物力,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整个项目投入的人员很多,高峰期需要人以上,仅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就有十多人,一线管理人员也有近50名。即使这样,我们每个管理人员还是身兼数职,每个项目经理负责几栋楼的施工管理。”建设单位襄投置业副总经理何襄宜说。

“人员充足了还不够,更要发扬苦干实干精神,千方百计抢进度、赶工期。”何襄宜不仅这样说,还坚持冲在一线。年春节期间,他带头放弃假期,主动到工地值夜班,带领项目安全员和质量员开展现场巡查。

吴明亮连续勘验现场,解决施工中的20余处技术难点,成为大家心中的“小诸葛”“万事通”。当其他参建单位遇到施工难题时,纷纷向他请教。年3月,项目加速推进后,吴明亮整整一年没有休假。做完手术的第三天,医院病床上办公,围绕施工中的问题为同事们答疑解惑。

为了如期交付项目,二工区负责人刘虎顾不上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坚持每天在工区现场巡查;“90后”小伙、项目安全部部长兼任三工区负责人张文强,妻子怀孕生产期间正是工地上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早日建成项目,他一样咬紧牙关、坚守一线。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在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项目建设工地上,有太多的“吴明亮”“刘虎”“张文强”,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天寒地冻,大家都紧咬牙关,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高涨,誓要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正是由于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拼搏与奉献,项目施工把好了安全关、质量关、进度关,实现如期交付,得到了省直相关部门、襄阳各级领导以及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师生的高度认可。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管委会专门发来感谢信,对汉江国投在项目建设中的积极贡献和无私付出表示感谢。

“智慧之眼”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催人奋进。未来,汉江国投将不断做实项目、做强技术、做足资金,创造更多奇迹,为襄阳加快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书写更加精彩的答卷,在大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