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优势 >> 正文 >> 正文

同济建筑导师宋德萱教授中国绿色节能建筑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2/5/11
白癜风能治好不 http://m.39.net/pf/a_7701948.html

宋德萱教授

年同济大学倪天增教育奖

年同济大学教育成果奖三等奖()

年同济大学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学科方向:建筑学/建筑技术

团队:A0-环境控制技术中国著名建筑节能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0—建筑环境控制与绿色节能学术团队A岗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流团队《绿色住区生态修复与更新》团队PI。年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年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年获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绿色与节能建筑设计、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绿色建造与技术体系、绿建评估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多次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系作访问交流,多次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国家考察讲学,并在多项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主持三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研课题;主持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省市级项目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在绿色与节能建筑设计、绿色建造与技术体系、绿色评估咨询与策划、节能技术创新有丰富的科研积累与实践经验。任同济大学建筑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工委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面上与青年基金立项评审专家,天津市、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省等地方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评审专家,同济大学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生毕业论文盲审评阅专家,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技术学科工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绿色与节能建筑专家。

PARTA

招生情况

每届研究生招生2-4名,通常为3名,择优录取,需要积极和导师沟通,争取见面机会。导师待人随和,见面交谈氛围轻松,但建议认真准备,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自己的兴趣一致。导师不主动要求带作品集,但建议带上作品集及其他的相关研究成果。

导师专心于学术,较少接项目,因此研究生阶段较为自由,有较多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导师会建议发表一些小论文,并帮助修改。

学术交流方面,可以申请学院各类寒暑校、半年交流项目,但不支持双学位项目。

PARTB

研究板块

、绿色与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该板块主要研究和绿色与节能建筑相关的概念、技术设计方法等内容。

2、建筑环境控制

建筑环境学是一门反映人-建筑-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何种室内外环境,掌握室内外环境形成的特征和影响因素,通晓改变或控制特别是室内环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创造人工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建筑环境学主要研究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其主要内容有: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环境、建筑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环境的综合控制与评价。

建筑环境学从现有建筑的环境出发,掌握现有建筑环境的特点、基本理论与变化规律,以寻求现有建筑环境的不足,为通过工程设计达到改善建筑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对现有建筑环境的研究方法根据参数不同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环境宏观参数进行研究,另一类是针对环境的场参数进行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测试仪器和测定技术的发展,实验方法研究建筑环境的范围不断的得到扩大,建筑环境研究方法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加深,必将趋于多样和复合化。

3、绿色建造与技术体系

0绿色建造技术概念

工程项目建设是大量耗费各种资源,同时又对环境、生态影响很大的建造过程,因此更渴望绿色技术。绿色建造技术是指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能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产品效果的同时,又能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率,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02绿色建造技术领域

绿色建造技术是一个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的现代建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工程建设从规划决策、设计、建设施工、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和能源消耗最省,使企业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化。工程建设中的绿色建造技术领域模式,如图所示。

03绿色建造技术体系研究

绿色建造技术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甚至多生命周期,主要考虑原材料、能源消耗和环境生态保护问题,同时兼顾技术、经济、社会问题、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协调,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参照建设部、科技部颁布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绿色建造技术体系结构框架进行了研究。

4、生态修复

该板块来自近两年来宋老师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气候响应的高密度住区环境生态修复设计策略研究”,部分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也与该研究相关。该研究指出真正意义的生态环境,是动物也能自然生存,能够找到食物,空气清新,和谐共生,这才是生态的幸福家园。针对城镇住区生态修复的问题,宋老师的团队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分为环境提升、环境控制、能源优化、资源再生这几大板块的技术策略,以此应对城镇住区所面对的生态挑战。

5、绿建评估策划

PARTC学术活动

宋老师参加的学术活动很多,这里列出其中两次活动及宋老师发表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设计要满足本土化需求”——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

“作为绿色建筑,建筑是载体,美是第一位的,艺术性是绿色建筑的首要追求的主要目标。另外,建造绿色建筑需要满足本土化需求。”在年8月3日举办的在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分论坛——绿色建筑主题演讲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宋德萱教授指出。

宋德萱教授说,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理念和追求应适应当地环境,建筑设计时应紧紧围绕环境展开。设计创新是永远的主题,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生活特点等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将产品及使用途径进行本土化改造,让建筑更加贴合实际,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

“协作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密切配合合作。”宋德萱教授认为,竞赛活动要取得实效,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主动+被动”相结合,让建筑物拥有更多的先进理念和节能方式。同时,要遵循绿色节能设计理念,重视技术方法,提升建筑物性能。设计者要强调绿色建筑的人本主义,从“物”走向“人”是绿色建筑必然的发展,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模式、人对舒适性及差异性的追求,适应不同的发展需求。总之,绿色建筑首先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