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道城市治理“必答题”。在北京这座人口逾万、城市道路里程超过公里的超大城市里,每一处“微改造”都考验着大城之治的“绣花功夫”。
国家游泳中心内,无障碍坐席在场馆最好的位置(北京残联/供图)
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的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指导中心,经过设计的坡道宽度和坡高都符合无障碍标准,黄色盲道顺畅通往各处。电梯门前,低位开关满足不同需求;进入电梯,低位横排按键和扶手、大镜子方便轮椅人士乘梯。打开卫生间的推拉门,厕所、手盆周围的扶手数量、角度经过精心设计,还配置有高低位的紧急呼叫按钮……这是一栋标准的无障碍建筑。
从修建第一条盲道、开通第一条无障碍公交专线开始,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城市前列。年北京残奥会、年北京冬残奥会举办,两次大型盛会更加快了北京无障碍环境的升级。
“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了整个城市文明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北京市残联维权部副主任王师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道城市治理“必答题”。在北京这座人口逾万、城市道路里程超过公里的超大城市里,每一处“微改造”都考验着大城之治的“绣花功夫”。
率先实施
中国的无障碍建设,由北京率先实施。
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在王府井大街、东四至东单、西四至西单、朝阳门到中国美术馆等4条中心街道进行环境改造试点。
年,北京电视台在全国首播“新闻手语”聋人手语节目,成为全国最早推出的电视手语节目。
年,在海淀区蓝靛厂北京橡胶五厂附近,北京市修建了全国第一条盲道。此后,新建成的西厢工程和西便门立交桥都修建了盲道,公交路、路香山站铺设的盲道也随后竣工。
率先启动无障碍建设的北京,在无障碍设计规范方面也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年,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共同拟订的全国第一个无障碍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由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颁布并推广全国。
全市第一家“无障碍影院”红楼电影院,全市第一家“无障碍浴池”五寰华宾园浴池,全市首批挂牌的“无障碍商场”地安门副食商场、新街口百货商场、万方商城……规范的落地实施,让更多残疾人能够愉快顺利地走出家门,享受出行购物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
“早期的无障碍设施多是示范,以探索解决人流密集场所残疾人出行的实际需求。”王师军说。
已故知名作家史铁生作为残疾人,对上世纪90年代北京无障碍建设带来的方便出行条件,曾感慨地说:“我们残疾人想获得的,就是这些能够自立的条件。有时重要的不是我一定要上这楼,而是我自己能上这楼。给我自立的条件,比给我其他任何帮助都大。”
进入21世纪,北京市聚力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
年5月,《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既吸收了国际先进的无障碍理念,又结合了北京实际情况,这标志着北京市将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王师军说。
年2月,北京市被命名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西城区、朝阳区被命名为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区。
从“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到胡同小巷,从每天运载超千万人次的地铁到朝阳路上一个普通的公共汽车停靠站,从颐和园长廊坡道到城区余座公厕的洗手池……从年到年,北京每年建设和改造无障碍设施达到多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枢纽的无障碍综合改造率也分别达到了50%和80%以上。
年北京残奥会的竞赛场馆、残奥村、残奥大家庭饭店、国际广播中心和主新闻中心都进行了完备的无障碍建设。首都国际机场、北京火车站、地铁的近70座车站、地面公交的处公交站台等,在残奥会前全面实现无障碍服务。多辆无障碍公交车辆,70辆改装过的无障碍出租车,服务于残奥会。包括故宫、长城和颐和园等在内的一些重要景点和公园,都实现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一个无障碍超大城市已经悄然成型。
三年专项行动
年2月28日,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惊讶:“过去几年里,有30万个不同设施被改造为无障碍设施。”来自美国的残奥冰球运动员凯尔·西奇,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大晒温馨如家的北京冬残奥村。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独自驾驶轮椅的受邀观众,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无障碍安检……
残疾人运动员和市民游客的满意体验,是北京年冬残奥会有力助推北京无障碍建设的最好证明。
“年奥运会后,随着我们对无障碍环境的认知提升,无障碍标准也在提升,比如涉及的坡比(坡道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距离的比)最早是1︰8、然后是1︰10,现在我们要求1︰20。标准在提高,精细化、人性化程度要越来越高。无障碍工作永远在路上。”王师军说。
为迎接年冬残奥会,年11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年行动方案》。三年专项行动包括年摸清底数、年集中整改、年优化提升。
三年中,北京市37个部门、16个区集中整改整治点位36.6万个,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赛事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公交、地铁线网基本形成顺畅的无障碍出行环境。
据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目前北京城区共有条无障碍公交线路、1.2万辆无障碍公交车,占城区公交车总数的80.12%;2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座地铁车站全部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在出入口设置了无障碍位置图和现场招援电话。
“三年专项行动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我们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需求从包括残疾朋友的广大市民中征集来,然后直接对接到相应部门和人员,比如各区域的无障碍监督员,要求他们监督需求的解决。”王师军说。
王府井商业街智能斑马线(北京残联/供图)
无障碍监督员
王师军口中的无障碍监督员,是北京市无障碍建设的一个创举。谁来用,为谁改,谁就最具有发言权。在改造过程中,请监督员体验参与,不仅能在细节上弥补不足,还能保证设施环境改造后真的能用、好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第一次见到无障碍监督员杜鹏,就被他身上的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所吸引。他坐着电动轮椅从长楹天街灵活自如地穿行,一般人得跑步才能跟上。因为参与了区域商场的无障碍环境改造工作,他对这里每条无障碍路线都了如指掌。
杜鹏就是改造的受益者。因为无障碍家庭改造,生病后闷在家里5年的他终于可以不用别人帮助就能下楼、出小区,从“社恐”变成“社牛”,在监督员的工作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年,包括杜鹏在内的3位脊髓损伤重度残疾人组成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无障碍项目组,自发“上岗”体验无障碍设施。
北京地铁站成了这些“体验官”的第一个研究对象。
“最初选择了三条线,分两组踩点。第一组搜索北京地铁的无障碍大数据。标注无障碍卫生间的位置、带无障碍电梯的出入口位置,以什么样的方式进站,是直梯还是升降平台还是爬楼车等等,第二组再去复核。”杜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从年6月至年11月,杜鹏和伙伴们“走遍”了北京地铁17条线路、个车站、多个无障碍设施,先是用纸记录,后来用小程序录数据,他们收集并整理的一手资料最终在北京市残联的支持下出版了《首都无障碍出行手册——地铁篇》。
这本手册不但成为很多残疾人的“出行宝典”,也为北京地铁公司进一步开展无障碍改造提供了有益参考。今天,人们在北京地铁站看到的清晰的无障碍标识,与杜鹏他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到年,杜鹏又带领伙伴在北京残联的支持下相继完成10多个市属公园、家酒店、30家大型商场的无障碍手册。
年,他参加了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残疾人无障碍专家?”中国残联领导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以前,我们更侧重的是将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和现有情况告诉有需求的人。两年研修营的学习,让我不仅了解了很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也激发了我从单纯的无障碍体验往专业方向发展的信心。”杜鹏说。
年,杜鹏和三位同事被聘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体验员,从各个冬奥场馆的无障碍建设到冬奥无障碍环境监督验收,杜鹏全程参与。
马桶怎么放置?镜子应该多高,什么角度合适?安全呼叫按钮装哪儿最好用?除了体验记录,无障碍监督员还会亲身演示讲解为什么要改造高度和长度,具体怎么安装。
“改造国家体育馆、‘冰立方’的时候,我们一遍遍测试无障碍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的距离,走运动员路线、观众路线、记者路线、大家庭路线分别看这些流线的无障碍情况。”杜鹏说。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冰立方”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在杜鹏等监督员的建议下,“冰立方”的无障碍坐席栏杆从原来的厘米降到了90厘米,使得轮椅观众视线更好,也能保证安全。
如今,在北京不少无障碍环境改造现场,经常能看到杜鹏和伙伴们忙碌的身影。“无障碍设施不断改善,让我终于有机会顺利进入照相馆,拍了婚纱照,收获了幸福。”杜鹏说,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在北京体验方便和幸福,已成为他毕生的事业和追求。
在北京市残疾人示范中心工作的杜鹏
改造“七小门店”
三年行动计划进入收尾,王师军和残联的同事们有了新思考。
“以往做无障碍改造,主要聚焦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但是从人民至上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连门都出不了的残疾人和老年人,他们的第一需求是家附近的无障碍环境。通过一系列查缺补漏,我们发现‘七小门店’、残疾人居住小区的无障碍环境改造需求比较大,于是工作重点从年开始发生变化。”王师军说。
“七小门店”指的是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理发店、小便民店。别小看这些小店,它们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
为了改造“七小门店”,北京专门出台了街边门店无障碍环境设计指引,要求街道办事处、基层残联等部门统一组织社区责任规划师或专业机构,专人负责、一案一策,对每个门店进行无障碍专项设计。
经过努力,稻香村、同仁堂、庆丰包子铺等店面门前几乎都改造成了“一坡多店”(通过一条无障碍坡道可以进入多个店面)。年,北京市区一共对2.4万个小门店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解决了群众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无障碍问题。
北京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李楠19年前由于事故导致高位截瘫,经历5年康复期后,她开始在朝阳区望京街道残疾人温馨家园作为志愿者、管理者,和伙伴们努力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突破观念、心理上的障碍,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前几年,一位能力出色的残疾女孩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办公室所在写字楼的无障碍卫生间无法使用。女孩找到李楠寻求帮助,最终得到了解决。“特别小的一件事,对残疾人来讲,却是天大的事。”李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李楠的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十年来,她和团队开展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残疾人温馨家园课程化建设、助残志愿服务等百余个项目,参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课题项目,发展了60余支志愿团队和千余名志愿者,受益人群20多万人次。还组织了无障碍海报、动漫创意大赛等活动,将无障碍意识推广进校园。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一分子,北京太大了,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可达性和便利性,需要更多的社工和志愿者,大家都来出份力。”李楠说。
新《条例》亮点多
为期三年的无障碍环境专项提升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推进和完善立法奠定了基础。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9.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3.3%。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个百分点。北京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除残疾人群体外,老年人及伤病患者、孕妇、儿童等其他社会成员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无障碍立法需要应对新形势、新需求。
年11月1日,《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最大的亮点是,条例名称从年的“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变成了“环境建设条例”,范围扩大。受益群体的范围扩展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体现了广泛受益的原则。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教授级高工黄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福利。黄斌团队调研时发现,残疾人的出行频率和中、远距离出行需求远比想象得要高,要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无障碍系统对于安全性和连续性要求极高,一个断点就可能导致残疾人无法出行,一个坑点就可能威胁到残疾人的人身安全。因此,除了在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需要按标准实施,保障系统的安全连续外,后期的维护、管理同样需要精细化。”黄斌说。
为此,《条例》明确了许多无障碍建设具体细节要求。例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无障碍设施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并与周边的无障碍设施相衔接;无障碍设施设计内容应当在建设工程设计总说明中进行专项说明;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日常巡查,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维修损坏的设施,及时纠正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现象。
现在大多数无人停车场都是手机扫码支付,抬杆车走,但残疾人停车所享受的优惠和减免,一般系统无法识别。有的公共停车场没有无障碍停车位,有的虽然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但被擅自占用,或者通道宽度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导致乘坐轮椅的人士无法从轮椅通道进入人行道或到达无障碍出入口。针对这些问题,《条例》均制定了相应的罚则。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涉及多领域跨部门的工作,是一项需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其他工作紧密相连,我建议未来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到城市更新工作中,丰富建设内涵和改造内容,与城市更新统筹谋划、一体建设。”黄斌说。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艾伯宁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为积极回应社会及广大残疾人的关切,中国残联“两微一端”融合了新闻发布、网上服务、互动交流、听取意见等内容。“两微一端”将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及时、更充分的信息服务,成为各界朋友了解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有效平台和透明窗口。篇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