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优势 >> 正文 >> 正文

智能建造加速建筑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解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4/12/18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订单和市场规模,一边是止步不前的生产率和不断缩水、老化的劳动力水平。用工荒和用工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当前卡在建筑业由规模化向高质量、可持续化发展的瓶颈。随着工业4.0时代的逐渐深化,以数字化、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渗透进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医疗、出行、娱乐、消费等诸多因这项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领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智能技术的便利。而市场容量更大的建筑领域,却成了这场变革中存在感较弱的一个行业。这与该行业长期以人力为主、科技含量偏低的传统特性有关,也与实现全周期、系统化智能转型的极高门槛有关。不过眼下,随着部分房地产企业的不断探索,一场集中在房屋建筑领域的机器人革命正在到来。体量大、用工荒,建筑业发展陷困境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年约占我国GDP份额的26%左右。同时,我国在全球建筑市场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年全年签订合同额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新签合同额亿元,同比增长12.4%。不过在如此大的市场容量下,支撑起这一行业生产力的却是一群年龄在40-50岁的劳动者,而且当下,这个群体总量还在逐渐缩小。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比前一年提高0.6岁;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且近五年来占比逐年提高。此外,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万人,而到年,这个数字缩减为万人。这一现实也让建筑行业的发展长期缺乏技术变革。数据显示,自年以来,我国制造业、零售业和农业的生产率均提升了%,但建筑业却几乎没有增长,且科研创新和新技术的投入不到总收入的1%。一边是不断增长的订单和市场规模,一边是止步不前的生产率和不断缩水、老化的劳动力水平。用工荒和用工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当前卡在建筑业由规模化向高质量、可持续化发展的瓶颈。智能建造初期,头部正待抢滩同样的困境不只存在于我国,放眼全球,建筑业也均是各国数字化、自动化程度偏低的行业。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曾提到,“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当前,即便是智能技术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也还未实现智能建造全周期、系统化应用。尽管这些国家已经取得部分成果,但目前仍以单点研发和小批量试用为主。同时,我国虽在通用施工机械和架桥机、造楼机等智能化施工装备研发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构配件生产、现场施工等方面仍处起步阶段,亦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不过,随着去年全国13个省市共同发布34万亿新基建计划,这一计划必将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与建筑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升级,从而也将助推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入“快车道”。博智林工作人员调试机器人目前,国家层面已经颁发多个指导性文件,加速建筑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年7月,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年8月,住建部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筑品牌。而下沉到企业层面,房地产领域头部企业也首当其冲,不断深化探索。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即在今年两会上做出了关于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具体围绕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提出建议。博智林科创大厦碧桂园也在年7月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并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小批量生产到工程测试、工程服务及批量化商用,并进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规划及实践,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闭环。对照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认为碧桂园“已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前列。”智能施工队遇上亿级试验田智能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海量样本数据的测试和分析,而市场规模大也正是我国建筑业站上现代化发展“快车道”得天独厚的优势。整体来看,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具体而言,以碧桂园为例,仅此一家企业去年全年就有约3亿平方米的建筑项目在建。根据其半年报数据,年上半年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量建筑场景为碧桂园研发建筑机器人提供了丰富的“试验田”,此外,旗下业务覆盖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园林、装修、营销、物业等多个环节,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全产业链资源也保证了博智林机器人从预研设计、样机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工程测试、工程服务、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等各个环节及时可验证。博智林机器人外墙喷涂作业去年9月,博智林首批9款43台建筑机器人在广东佛山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举行交接仪式,标志着博智林创立的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投入大规模使用。如地坪研磨机器人等在内的“智能施工队”包揽了混凝土浇筑、外墙喷涂等多项任务,其中地坪研磨整体工效约为人工作业的2倍。截至2月底,博智林已有18款机器人在15个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达80万平方米。这其中每一平方米的操作、每一次数据的反馈,都将推动机器人自身迭代和智能建造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在我国更广阔的建筑试验田上,更多像碧桂园一样抢滩智能建造高地的企业也正加速推动这项科技的升级。今年2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了包括凤桐花园在内的上海、重庆、广东三地的7个项目作为智能建造试点,凤桐花园项目也位列其中。可以预见,一场建筑领域的机器人革命正在到来。(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