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优势 >> 正文 >> 正文

信息化赋能丨中建集团智慧工地应用标准通过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5/3/25
<

5月26日,由中建集团编制的《中国建筑智慧工地应用标准》正式通过专家组评审。该标准对于中建集团推进智慧工地标准化、指导和规范应用实践、推动施工生产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本次专家组由住建部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秘书长米文忠、住建部智能建筑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张永刚等专家组成。专家组一致认为,标准编制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可以很好的指导智慧工地应用创新,提升施工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据悉,该标准是中建集团层面首个智慧工地应用标准,由集团信息化管理部组织内部信息化专家、项目管理专家和一线业务专家共同编制,先后历经现场调研、技术论证、内部评审等过程,最终形成集团智慧工地应用框架、数据采集和利用要求、应用实施分类与功能等统一标准。

下一步,集团将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秉承“平台+生态”的建设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聚焦互联网创新技术,紧扣施工场景,稳步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以应用实效引领行业发展。

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延伸,是智慧城市的“基石”。随着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施工现场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智慧工地已成为建筑工地信息化建设和创新的热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中建智慧工地10大典型应用场景吧!

01

劳务人员智慧管理

在人员进出项目现场时,通过应用人脸、虹膜、IC卡识别等技术实现人员信息、工种、受教育情况等自动识别。通过智能安全帽实现人员实时定位,自动统计现场劳动力作业情况。

▲劳务智慧管理

02

智能视频监控

在施工现场及周围,通过应用“视频+AI”技术,实现人员违章及时识别与报警、火灾事故快速发现与处置、危险区域越界及时提醒与干预等。

▲安全生产协同平台

03

大型机械智慧管理

在塔吊作业过程中,通过在塔机安装回转、幅度、高度、重量、防碰撞等传感器,实现塔吊状态实时感知、违规操作实时预警、检查维护实时跟踪、运行风险实时控制。

在施工电梯载人过程中,通过配置高度限位、门锁检测、人脸识别等配套设施,实现防冲顶防护、开关门保护、人数识别控制、超重报警自动停运等。

▲塔吊监控系统▲施工电梯监控系统

04

智能物资验收

在物料现场验收时,通过利用系列传感器技术,对进入项目车辆统一称重,自动读取货物重量,对钢筋、木枋等材料进行手持端扫描自动盘点,实现对有关材料验收数量、质量“双控”,牢牢把好材料“入口关”。

▲智能地磅验收▲钢筋自动盘点

05

变形智能监测

在现场基坑监测阶段和高支模施工阶段,通过综合利用传感器,对基坑变形、位移,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模板沉降、支架变形和立杆轴力进行自动监测,实现实时监测、超限预警、危险报警等。

▲基坑监测系统▲高支模监测系统

06

VR安全教育

在安全教育培训时,通过现场设置安全教育VR体验馆,让人真实感受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中诸如坠落、震动、摇晃等效果,切实增强人员安全意识。

▲VR安全体验

07

环境智慧管理

在现场绿色施工管理方面,安装环境数据自动采集仪器实现环境数据自动采集,并于喷淋联动实现自动洒水降尘。安装智能水电表和太阳能路灯,实现能耗自动控制和节能施工。

▲环境数据自动采集▲智能电表▲智能水表

08

智能实测实量

在实测实量过程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电子化靠尺等设备,改变传统方式下“一人测量、一人记录”状况,测量数据自动读取、自动上传、质量问题自动判断,提高质量测量数据准确性、及时性与真实性。

▲三维激光扫描▲智能测量仪器

09

BIM应用

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可视化优势,综合全专业模型,通过碰撞检查,提高深化设计效率,优化建筑功能。将BIM模型与业务结合,辅助现场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

▲BIM模拟建造▲模型辅助业务管理

10

指挥中心

在项目远程管理过程中,通过将智慧工地应用数据集成到企业统一大屏,实现全域可视、远程监督、风险预判、应急指挥等。

▲远程指挥系统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信息化管理部

中建集团抗击疫情系列报道↘

原标题:《信息化赋能丨中建集团智慧工地应用标准通过专家评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