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设计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4/10/20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 http://pf.39.net/bdfyy/xwdt/

这个春节,视频生成模型Sora一经问世便引发人们的   

回顾近两年的设计话题,AIGC时代下的设计行业之变,始终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在科技、设计、艺术的深度融合下,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怎样的世界?设计思维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人”的核心价值又在何处?这必然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不断讨论和明晰的话题。   

人人都是设计师?

无论你是否学过绘画或设计,在今天的互联网上,都可以通过输入一段文字而获得一幅绘画、一张海报、一份3D文件、一段视频……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或许可以通过文本直接生成一个家庭的装修装潢方案和一份建筑的详细施工方案。   

显然,只要你提出的需求足够准确,只要给出的关键词足够详尽,你的确可以成为一名设计师、一位艺术家。你还可以让互联网修改方案,它不厌其烦,也没有怨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设计师。   

就如十几年前,互联网风潮从电脑转向移动端的变革一样。年ChatGPT的面世,开启的是AIGC时代的新热潮,如果年被称为AIGC元年,那么年则是这一趋势逐渐深化至各行各业的一年,众多东西方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在国内,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正作为国内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被越来越多网络用户所知晓和使用。设计领域也是如此,Adobe公司发布了一款专业AI绘画工具——AdobeFirefly,通过文本快速生成矢量图、文字特效,是一款被高度   

AIGC为设计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也成为年度多个设计论坛的主题。仅仅在下半年,就有多场设计论坛聚焦AIGC,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行业变革:清华大学AIGC设计创新峰会聚焦人工智能下的设计创新;年度北京国际设计周以“AIGC下的设计思维变革”为主题,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教育变革;在上海举办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AIGC推动设计行业发展也成为重要话题之一。中国设计与人工智能良渚峰会围绕的主题则是“AIGC时代的设计领导力”,探讨中国设计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发展话题。 

▲央视龙年春晚创意节目《年锦》通过图案、空间、视觉特效设计呈现唯美舞台

AIGC对今天设计行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劳动型生产力的效率提升和部分工作替代。在北京国际设计周论坛中,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顾问委员会文旅专业委员会暨特色小镇专业委员会委员马杰认为,AIGC对设计领域的影响首先在于对基础工作角色的替代,同时,在加强资源管理协作、缩短设计流程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数据快速整理、分析、发现问题等方面,相对人工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马杰的观点也得到了欧美专家的印证。德国波茨坦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思维学院院长乌里·温伯格也强调,AI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快速,也更容易,为设计领域带来的变化更为明显,快速的文本、图像生成和数据处理,尤其是在调研与数据研究角度,可以快速提供更有效的创意内容。美国Meta资深产品设计师朱子昱也认为,AI让设计从概念到设计变得更快速也更有效,AI驱动的测试工具,可以很快完成测试,并可以很快生成测试报告,获得分析数据等方面的信息。她甚至大胆预测,在越来越多智能工具的加持下,未来的网站设计师甚至可以一人承担多个岗位,设计师既可以是设计师,也可以是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前端开发、测试员等多重身份,前提是他可以熟练运用多种AI支持工具。

▲“年看青想——青年设计”五周年特别展现场

未来设计,人的价值何在?

显然,将AIGC应用于设计领域,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质疑和恐慌:当机器可以完成人的工作,那设计师的价值在哪里?真的来到“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了吗?   

在中国美术学院近期举行的“Panel21: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论坛中也触及了这一话题,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教师姚驰谈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重复劳动的时代渐渐远去,创造力的时代徐徐来临,有人预言创意阶层即将崛起,也有人哀叹人类的优势只剩下创造力这最后一块阵地。不论前景是好是坏,纵观人类历史,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终止符和未知的开始。”   

人类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工作职能将被机器所取代。这种变革不仅是当代的现象,历史上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变革。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认为,在过去的年间,人类一直不间断地见证着机器代替人工的过程,就如今天我们人人熟悉的词汇“Computer”,最初并不指电脑,而是指从事计算的人。然而,在近50年的时间里,这个词的意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指代人类工作者,转变为机器和算法。由此可见,机器替代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而这一现象在今天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相对于机器实现的1到N的进步,人类在0到1的创新和创造方面仍具有独特优势。”蒋里说。   

设计思维,变得比任何时代都重要和不可或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将是未来设计师具备的核心竞争力。马杰认为,当工具的使用越来越便利,技巧的鸿沟被弥补和拉平,创作的门槛必然会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审美和创造力依然是人类今天的优势。或许随着技术的发展,部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依然会被替代,但最终人类的核心优势是情感和思想。   

朱子昱认为,设计思维是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设计学科开启了关于设计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案,跨学科的人才培养逻辑已经在各个院校中达成共识。中国传媒大学于年开始将国际设计思维创新方法引入中国,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成立不同学科交叉的学科小组,并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同时授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美术学院中也陆续开展起来。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年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协伟带头的“人工智能与艺术联合实验室”入选,实验室由央美设计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立,目前已经面向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与艺术》课程。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跨学科优势,更新现有教学科研体系中的创意模式与设计路径,引导和启发师生运用基于数据与算法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创作艺术和设计作品。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展览现场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几年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不断被提及,这背后,也印证着像他一样具备跨界综合能力的人才越来越被当下社会倡导和需要。那么,重提达·芬奇对今天的教育有怎样的启示呢?   

中国美术学院在建校九十五周年之际发起“新六艺”系列论坛,向达·芬奇发出邀请,邀请这位文艺复兴人来到21世纪,并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是否还可能实践一种“通人之学”?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一直尝试将跨学科的思维模式融入到现代教育中。他认为,达·芬奇的工作和研究方法预示了现代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达·芬奇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就包括“通人”不仅要了解最新技术,还要构建和测试自己的创意,不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堡大学亚历山大·冯·洪堡讲席教授弗兰克·费伦巴赫的观点认为,达·芬奇模糊了艺术、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限,他所享有的创造性自由奠定了他对自然进行突破性探索的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之下,人与人工智能该如何共存呢?徐迎庆说:“在未来,我们预期能够看到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这种合作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创造出一种新的智能实体,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文化、哲学和艺术的融合。我们也希望教育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能力塑造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工智能的力量被用于正义、平等和人类共同的福祉。”

年2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设计?》

↓↓↓↓↓↓↓↓↓

责编:陈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