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市场 >> 正文 >> 正文

卫通智慧城市研究院运用新技术拓展智慧城市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3/5/2

发展“新城建”,要运用非常多的新技术,如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建筑信息模型、虚拟现实、智能卡等应用技术。这些技术正面向民生服务、城市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化应用,及时知晓城市隐患、提供智能精准服务、维持项目安全生产运营高效运转,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用好大数据,提升多部门协作能力

依托大数据、云技术等数字化手段,以往处理“城市病”时各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正转变为“统筹调度”,多部门通过“一张图”协同作战,精准配置资源,快速集结力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作为“新城建”试点,济南市统一了工程建设项目编码、楼幢编码、房屋编码,串联起各环节业务,逐步实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数据全共享、业务全协同、服务全上网的目标,达到了以图管项目、以图管房和以房查人的效果,为新城建智慧工地、智慧物业、智慧市政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基础。

济南市通过整合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所有信息系统资源,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大数据中心,横向实现与各业务处室应用系统、其他部门相关系统的数据交换,纵向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业务数据在部、省、市、县四级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行业内各种资源重组和整合、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形成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主题库,打通了各类业务数据之间的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运用GIS技术打造“住建一张图”管理系统,将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管理数据和空间数据相结合,在“住建一张图”上展示立项、土地、规划、图审、施工、质量安全、房测、房产交易、物业、住房保障、城市更新、村镇管理等项目全链条信息,实现管理网格化,以图管建设、以图管房。

为进一步夯实“智慧住建”数据基础,济南市摸清住房和城乡建设家底,开展了在建工程项目和房屋底层数据普查工作,将全市房屋和工程建设项目基础数据也落到了“住建一张图”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交通拥堵对市民出行造成困扰。在“新城建”试点城市杭州,城市交通装上“智慧大脑”,利用大数据“治堵”。

“以前家门口就是一个大型停车场,车进不去也出不来。现在高峰期时车辆也能顺畅通行,看着舒坦多了。”杭州市滨江区王先生说。

王先生家住在滨江区“知名”的交通堵点浙江大医院滨江院区附近,医院门口全天排起1.8公里车辆长龙是常态。

滨江区的综合治堵,大数据功不可没。通过对有限道路资源的挖掘、重塑,在交通治理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技术,如今该区域高峰拥堵指数由1.9降至1.41,下降25.8%,治理效果直接带动了社会效益的提升。

“新城建”智慧问诊“城市病”,廊坊市智慧环保系统为城市生态环境精准管控开出一副绿色药方。

“VOCs在线监测”“空气质量实时监控”“水环境监测预警评估分析”“污染源自动检测”……一个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图标,随时显示在廊坊市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管指挥平台的界面上。

“运用科技手段,建立一套精准高效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将为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增添靓丽底色。”廊坊市环境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空气质量实时管控平台、水环境监测预警评估分析平台、高点视频天眼监控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等10个系统平台,可对全市范围内环境污染情况及各类案件高发区域进行分析评估,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自动智能监管水平。

在福州市,市民耳熟能详的城区排水防涝“最强大脑”——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是“新城建”的重点项目之一。据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通过打造感知监测预警的“眼”和预测预报、调度决策的“脑”以及自动化控制的“手”,“眼、脑、手”并用对城区多个库、湖、池、河、闸、站智慧和精准管控,实现全市水系要素可测、可看、可考核、可追溯、可学习、可复制。

灵活应用BIM,实现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管

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以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建筑业,正快步迈向智慧化。

走进雄安新区项目施工现场,你会看到“智慧工地”的模样。所有焊工、塔吊司机等特殊工种人员的信息录入到智慧建造系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