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智能建造地方性BIM应用标准在苏州发布,有力促进苏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建筑装上“超级大脑”摄像头“巡逻”,可自动识别火焰和安全帽;物联网数控中心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各类问题;能“思考”的云平台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苏州,现代化的建筑工地不仅长出了“千里眼”“顺风耳”,更有反应迅捷、计算精密的聪明智慧。这些智能化设施,既提升了工程质量安全,节约了项目成本,还提高了现场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而工地上的这些前沿智慧,都离不开BIM技术应用,它被视为建筑项目一切智慧化手段运用的数字底座。BIM,即建筑信息模型。它的诞生是建筑业的一次数字化革命。BIM是建筑物的数字化孪生,可贯穿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项目协同作业、运维等全过程,BIM技术对于一个建筑项目而言就如同飞机的“黑匣子”,能记录建筑的“身体状况”和劳动数据,同时借助可视化三维模型,帮助项目管理者分析局势、发号施令,并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在城市建设中,BIM技术已开始大显身手,而在这一新赛道上,苏州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发执行标准让新技术应用“有据可依”“通过BIM对建筑工程的孪生模拟,可以让建筑物料实现精准按需生产,减少仓储成本,同时可避免施工构件订单延误。”记者在苏州中亿丰新建研发大楼项目指挥部看到,BIM模型中每个构件、物体都有唯一的编码,可以自动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