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发展 >> 正文 >> 正文

住有宜居深圳加速科技提升建造效率智能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3/11/27
4月16日,随着最后一个混凝土模块单元吊装完毕,全国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高层建筑——龙华樟坑径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顺利完成结构封顶。与普通的高楼建设不同,该项目最具“科技范”的特色在于,工地现场看不见沙子、水泥、砖块和成堆的建筑垃圾,只有一件件在工厂预制好的房屋模块整齐地码放着,这些部件经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精细化拼装,最终组合成为一栋栋完整的建筑。该项目5栋近百米的高楼,由个预制模块拼装而成,从开工到全部封顶仅用时天!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这是全国第一个应用BIM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模块化建筑项目,建造效率和建造品质显著提升,成为深圳发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性工程。龙华樟坑径保障房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近年来,深圳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年10月,深圳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保障性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深圳重点布局智能建造的领域。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深圳全面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块化集成建筑(MiC)、建筑机器人和全屋智能等先进技术,着力打造保障性住房领域中国式现代化样板,为住房保障群体建造高品质、智能化的“未来之家”。院士加入推进装配式建筑加速迭代升级即将于5月上旬入伙的长圳公共住房项目一期凤凰英荟城,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全国最大的装配式装修和装配式景观社区,共有24栋高层塔楼,提供房源套。该项目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7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集成应用BIM技术、智能建造平台等16个“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49项关键技术成果,各塔楼装配率70%以上,最高达93.47%,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现场用工人数减少了五成以上,累计节约工程造价约万元,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深圳特区报记者刘羽洁通讯员朱江摄记者在该小区一套64平方米户型房间注意到,由于室内隔墙均为装配式建造,墙体比传统浇筑的薄很多,使房间的套内面积无形中增大了不少,看起来比同样面积的传统户型明显宽敞。此外,后续这些隔墙还可以根据业主需要任意调整位置,改变房间结构,非常灵活实用。随着装配式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深圳还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技术迭代升级,积极发挥行业引领示范作用。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