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发展 >> 正文 >> 正文

把人体美赋予建筑古希腊的柱式结构特点概述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5/1/17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引言古希腊留给世界的最具体而直接的建筑遗产是柱式。柱式,就是石质梁柱结构体系各部件的样式和它们之间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规范。柱式是除中世纪之外,欧洲主流建筑艺术造型的基本元素,它控制着大小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世上还没有另外一种如此简单而又完整的元素,能以如此直截了当的方式几乎无所不包地决定着建筑的面貌。以致在一个很长时期里,欧洲的建筑艺术教育,就以研究柱式为主要内容。柱式流行到全世界,而且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恐怕是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柱式建筑结构图柱式是建筑的主要造型手段柱式的强大生命力,首先由于它原本是一种结构方式,后来又演化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依附于结构方式的艺术形式。作为结构方式,梁柱体系一直沿用到19世纪,至今还在广泛应用,因为它技术比较简单,所形成的空间最适合于人类日常活动的需要。虽然自古罗马帝国以后,欧洲的大型建筑一般都采用拱券结构,但它始终没有完全淘汰梁柱结构。第二,柱式规范非常严谨、非常精致、艺术上非常成熟。古希腊的建筑,尤其是公共纪念性建筑,都是单层的,而且体形简洁,都是长方形。重要的像帕提农,是一周圈柱廊,次要一点的,像卫城山门和胜利神庙,是前后柱廊,厄瑞克忒翁则在四面都有柱廊。所以,柱子、基座和檐部的艺术水平就是整个建筑的艺术水平,它们的风格就是整个建筑的风格。希腊人因此刻意精心推敲它们的形式和权衡比例,终于形成了柱式,用它们浓缩了建筑艺术。经过长期的冶铸,它们已经到了丝丝入扣,几乎容不得一点增减更改的地步。▲帕提农神庙艺术形式的完美和规范化,有它的消极面,那便是对后人的束缚,创作实践中很难突破。思想上也不敢或懒于突破,没有重大的历史机遇便不能破格创新。但它也有积极的一面,便是即使平庸的建筑师也能依样画葫芦,设计出很不错的房子来,保持建筑环境高水平的统一,不致丑怪杂陈。同时,有了高标准的流行规范,也有效地阻住了不入流的尝试。第三是柱式的适应性很强,特别是经过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它产生了多层组合和与拱券结构结合的方式之后。希腊柱式起源于木结构,经过长期演变完成了向石结构的过渡。石结构更坚固耐久,意大利有些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庙宇还基本完整地保存到现在。如果不是人为的野蛮破坏,还能有更古老的建筑保存下来。它也能做得很高大,古希腊时代就有10米以上的甚至达到12米的柱子,古罗马帝国时代,有的柱子高度竟将近20米。梁的跨度也相应增大不少。这些都是木结构达不到的,因此,柱式的适应性便大大强过于木结构体系,并且有了更丰富多样的表现力。古罗马之后,拱券结构的造型能力非常强,又吸纳了柱式作为它的造型元素,从而加强了柱式的生命力。▲古希腊三种常见的柱式建筑第四,古希腊有多立克和爱奥尼亚两种柱式,到古罗马发展成五种,各有鲜明的风格和个性,从粗犷雄健到盛装的华丽,适用于不同性质的建筑或同一建筑上不同的位置。这样,柱式的艺术表现力又大大增强了,而且系列化了。作为“凝固的音乐”,在一个建筑群里,不但可以有一个乐器的独奏,还可以有多种乐器的交响。第五,古希腊柱式蕴含着饱满的人文精神,这是它长传不衰的重要原因。欧洲中世纪,神权统治之下,古典文化湮灭了一千年之久,真正意义上的柱式几乎不见踪迹。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新萌发,人们从废墟中认识了古典柱式,把它当作弘扬人文精神的武器之一,柱式再度成了规范建筑艺术的基本手段,又使用了五百来年。到20世纪初,建筑发生了一场大革命,柱式才退出了统治地位,但远远没有消失,甚至有时候还要“回潮”。▲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柱式的基本单元是一棵柱子以及它下面的基座与上面的檐部。在古希腊,柱式的量化规定还没有十分严格,不过公元前6世纪已经渐渐地缩小了变化的范围。到公元前5纪趋近于定型。两百年后的希腊伟大学者亚理士多德说,一种艺术的成熟,总是或多或少需要程式化。他说,一件艺术品,必须统一而完整,“以致改易或删掉其中任何一部分就必定会毁坏或变更全体。说完整,我是说具有开头、中间和结尾”。柱式就是这些原则的体现者,它是高度程式化了的,不论局部或整体,都是有头有尾非常完整的,它的互相矛盾着的构件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既不宜再增加什么,也不能再减少什么。正当柱式发展到需要寻找它的量化规定体系的时候,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数为万物的本质,一般说来,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中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体系。”这就是说,和谐是一种数量的关系。后来,亚理士多德又说:“任何美的东西,无论是动物或任何其他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所组成的东西,都不只是需要那些部分有一定方式的安排,同时还必需有一定的度量,因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帕提农神庙正是这种美学观引导着柱式经过数的规定达到它的和谐。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柱子没有柱础,早期的柱头像一只浅浅的碗,侧面轮廓弯曲而柔软。到了古典盛期,帕提农的柱头就是一个倒置的圆锥台,轮廓两边都是直线了,刚劲挺拔。柱身是圆的,很粗壮,早期有点沉重,到帕提农,包括柱头在内的高度为底面直径的5.47倍,很匀称而仍然不失雄健的气质。柱身上有二十来个凹槽直通上下,槽与槽之间相交成很锋利的线,它们造成的光影变化使柱子更显得峻峭有力。柱身上细下粗,外廓呈很精致的弧形,连接上径和下径的直线与弧形外廓相差最大之点大约在柱高的三分之一处。这种轻微地外张,使柱子像有弹性的饱满的肢体。柱子没有柱础,它的基座是三层阶座,每层高度随柱式整体的高度变化,不同于踏步。檐部分上下三层,直接搁在柱头上的叫额枋,顶上向前挑出的叫檐口,二者之间的叫檐壁。多立克式檐壁的明显特点是被一种竖长方形板块分隔成段落,板块上有两条凹槽,因此叫三垄板。它们的间隔大致呈正方形,经常在间隔里做雕刻,是近于圆雕的高浮雕,体积感很强,和多立克柱式风格一致。檐口挑出部分的底面有一种叫钉板的装饰构件,在长形的石板上雕出几排圆疙瘩来。▲多立克式檐壁每块三垄板上方有一块,它们的间隔上也有一块。就间隔来说,柱开间从下向上形成了1:2:4的节奏。构件和他们的间距越往上越小,就像树木由根到梢的变化一样,有了生长的活力。多立克柱式简朴单纯,线脚少而方棱方角,没有曲面线脚,没有经过雕饰的线脚,保持着它风格的纯粹。爱奥尼亚柱式也是风格纯粹,而且处处与多立克式对比。它形成很早,但定型比多立克式晚,在古希腊时代有些做法还有明显的变化。它的柱子有柱础,是两或三层的凸圆盘和凹圆槽组成的,像压缩的弹簧,很有弹性。柱身比多立克式的纤细多了,厄瑞克忒翁东面柱廊的柱子,连柱头在内,高度为底面直径的9.5倍。柱身也有凹槽,比多立克式的多几个,通常是24个左右。槽与槽之间不相交,保留着一小段圆形柱身外廓的弧面,所以,柱身上垂直线条密而且柔和,显得轻灵。对比最突出的是柱头,爱奥尼亚柱式的典型特征是柱头左右各有一个秀逸纤巧的涡卷。涡卷下的颈部箍一道雕饰精致的线脚,典型的雕饰题材是盾和剑或者草叶。爱奥尼亚柱式的檐部也分三层,下层额枋被两道串珠线脚划分为三条,上面还有一组复合的弧形线脚。向前挑出的檐口上缘也是复合的曲面线脚,底部有一排小小的齿形装饰。▲爱奥尼亚柱式把人体美赋予建筑它的檐壁不分隔,完整的一长条,通常作内容连续的大场面故事性雕刻。雕刻也是爱奥尼亚式的,比较薄,重视线条的韵律构图。雕刻的风格和柱式的风格完全统一。爱奥尼亚柱式线脚比较多,而且是复合的曲面线脚,有华丽的雕饰。这些线脚加强了它和多立克柱式的风格对比。柱式在从木结构向石结构演变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阶段,在木构件外面罩一层陶贴面,这是为了防火。这些贴面,因为要和木构件契合,不得不讲究木构件的形式,因而把木构件的一些特点带到陶贴面上来了,同时,又把制作陶器的一些工艺特点也带到陶贴面上。前者如多立克柱式的三垄板和钉板之类,本来都是木结构的要素,后者如爱奥尼亚柱式的曲面线脚和它上面的雕饰,它们是很容易在泥坯上模制的。后来,有了一定程度的定型之后,再改用石结构,便把这些痕迹带到石质构件上来了。所以,多立克柱式更清晰地表现出木结构的逻辑性,而爱奥尼亚柱式则多一点装饰和变化。两种柱式的组合也各不相同。多立克式的开间比较小,大约是1.2-1.5个柱底径,爱奥尼亚式的开间大一些,总在两个柱径上下。因此多立克式建筑更加凝重庄严,而爱奥尼亚式的便开朗轻松一点。▲多立克式的广场建筑凡一种艺术风格的成熟,一般总要具备三点:第一,独特性,就是它有易于辨识的形式特征和与众不同的性格,反映着它独有的理念;第二,一贯性,就是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到细枝末节,很少芜杂的、格格不入的异质;第三,稳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偶然表现在几个作品上,而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作品上,尽管它们的类型和形制不同。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具备了这三点。就在两种柱式的性格刻画里,显示出古希腊文化中人文主义的光辉。至少在自由人中间,希腊主流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发挥人的体能和智能。古典时期的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公元前一前)的作品《安提峨》中,合唱队有两句著名的唱词:“世界上有许多力量,但是自然中没有什么比人类更为有力。”这两句唱词被引入雅典的国歌里。同时期的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公元前-约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记载伯里克利在一次鼓动演说里说道:“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果实。”▲古典时期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人本主义思想和自由民民主制度,都从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首先萌生,在那个地区的希腊城邦,自由民主要从事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他们的文化,比起大希腊(意大利、西西里、伯罗奔尼撒)纯农业城邦的文化来,是强势文化,因此在希腊文化的融合中,它占据着主流的位置。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它渗透了尊重人、赞美人的古典精神。结语主持雅典卫城建设的大雕刻家菲狄亚斯说过:“再没有比人体更完美的东西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转引自前苏联雕刻家米尔库洛夫(MepkynoB)自传)希腊人同时也把人的形体赋予了柱式的柱子。正是这样的人形赋予,柱式才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