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单选题1.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规律的科学是()A.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管理心理学D.工程心理学
2.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A.心境B.心态C.激情D.应激
3.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和()A.社会决策系统B.社会管理系统C.社会心理系统D.社会咨询系统
4.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取得最好的()A.结果和效率B.结果和利益C.利益和效益D.效率和效益
5.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斯滕伯格B.梅奥C.闵斯特伯格D.勒温
二、多选题6.社会认知的有效管理原理和方法主要有()A.强化法与分化法B.印证与实证方法C.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D.印象管理方法E.人本管理方法
7.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现世界动态的反应过程。心理过程具体可分为()A.激励过程B.认知过程C.情绪与情感过程D.沟通过程E.意志过程
8.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理智感的类型主要包括()A.好奇心和新异感B.喜悦感C.怀疑与惊讶情感D.不安情感E.自信和确信不疑情感
三、简答题9.简述当前我国企业与社会发展追求的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0.简述管理的现代职能。
11.简述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据与原则。
12.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特征。
13.简述平衡与协调心理健康的原则。
14.简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2)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3)BD为干扰项可排除,故本题选A。
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应激的定义。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三种形态:从题干中的“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入手,故D正确。
3.答案:C解析: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1)社会技术系统:由物质资料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组成的;(2)社会心理系统:生产过程中个人与他人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个体心理、团体心理与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等,故本题选C。
4.答案:D解析: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故本题选D。
5.答案:C解析:(1)雨果闵斯特伯格——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2)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社会人假设的代表人物;(3)勒温——有计划变革理论的创始人;(4)斯滕伯格——智力三元论;(5)综上所述,本题选C。
6.答案:ABCD解析:社会认知的有效管理原理和方法主要有:(1)可以采用强化法与分化法;(2)印证与实证方法;(3)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4)印象管理方法,故本题选ABCD。社会认知就是对人(含自己、他人、角色、团队和人际关系等)的认知。
7.答案:BCE解析:心理过程可分为:(1)认识过程: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管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与活动规律的反映;(2)情绪与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的,而是充满着情感色彩,有着鲜明的态度体验;(3)意志过程;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选BCE。
8.答案:ABCDE解析:此题考点是理智感。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好奇心和新异感;(2)喜悦感;(3)怀疑与惊讶情感;(4)不安情感;(5)自信和确信不疑情感。故选ABCDE。
9.答案:(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2)尊重人的人格与价值;(3)关心人的需要与生活;(4)关爱人的生命;(5)改善人的生活与生存发展环境。
10.答案:(1)信息(2)决策(3)激励(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本题口诀:激励研究决策信息。
11.答案:(1)社会认知原则。(2)心向一致原则。(3)心理动力性原则。(4)信息沟通原则。(5)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则。(6)心理健康与平衡协调的原则。
12.答案: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13.答案:(1)认知改组(2)理顺关系(3)情绪调节(4)认知调节(5)人际调节可采取助记方法:平衡心理五原则,改组关系三调节——改组(改组认知)关系(理顺关系)三调节(情绪、认知、人际)。
14.答案: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5.答案:(1)实验法。(2)观察法。(3)问卷法和测验法。(4)个案研究法。(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
1.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A.道德感B.美感C.成功感D.愤怒感E.挫折感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自知之明B.逃避现实C.人格一致D.情绪乐观E.行为反常
3.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性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A.能力B.气质C.性格D.想象E.记忆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AB解析:(1)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故选项AB正确;(2)CDE选项为属于情绪;
(3)本题可总结出如下口诀:高级情感道德美。
2.答案:ACD解析:(1)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行为适度、自知之明、善于自控、善于人处、人格一致、情绪乐观、面对现实、热爱生活;(2)题干要求本题选择包括的,故ACD是正确的,BE选项显然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可排除;(3)本题可总结出如下口诀:行为自知、自控善处、乐观一致、现实生活。
3.答案:ABC解析:(1)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人们进行知、情、意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上,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与他人又有区别的心理特性;(2)个性心理差异还表现在能力、气质及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故选ABC。
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
一、单选题16.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A.管理问题B.生产问题C.人性问题D.人事问题
17.社会系统学派的建立人物是()A.德鲁克B.勒温C.韦伯D.巴纳德
18.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19.提出任何组织都包含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三个要素的巴纳德属于()A.社会系统学派B.行为组织理论学派C.经验主义学派D.古典主义学派
20.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复杂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泰勒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21.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在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A.古利克B.梅奥C.马斯洛D.厄威克
22.荀子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人能合群,即构成()A.家庭B.社会组织C.氏族D.部落
二、多选题23.为了有效的进行管理,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属于14项基本原则内容的有()A.秩序B.公平C.纪律性D.创造性E.专业化分工
24.法约尔认为,行政管理活动的职能具体可分为()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
三、论述题25.论述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26.前段时期,深圳某大型眼镜生产企业的行政部门出台了一份文件,规定上班时间厕所要上锁,有需要的员工要履行请假手续方可如厕。对此,该公司的行政主管解释说,此前,公司员工消极怠工的现象非常严重,经常有员工躲在厕所里抽烟、看报纸、看书,半天都不出来,公司的生产秩序因此受到了影响。所以管理层开会确定了这个办法,老板也同意执行。(1)运用“经济人”假设理论解释这一现象。(2)联系实际,谈谈如果该公司实施这一措施,会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16.答案:C解析:人性问题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是自然人性论。
17.答案:D解析:(1)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建立人物,故本题选D;
(2)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概念,故排除;(3)勒温——有计划变革理论的创始人,故排除;(4)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故排除。
18.答案:A解析:(1)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也称行为科学学派)出现,标志管理心理学的萌芽,故选A;(2)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埃尔顿梅奥和他的助手费里茨罗特里斯伯格。
19.答案:A解析:(1)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提出,任何组织都包括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的沟通,故选A;(2)行为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巴纳德、西蒙等,排除B;(3)彼得德鲁克是经验主义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排除C;(4)D为干扰项可排除。
20.答案:D解析: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复杂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摩尔斯与洛斯奇,管理理论是超Y理论。其管理措施主要是奖励措施的权变、管理方法的权变、组织结构的权变、领导体制的权变等。故D正确。
21.答案:D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古典管理理论及其提出者。英国管理哲学家厄威克在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故选D。选项A为易混选项,古利克与厄威克合编了《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一书,他们提出了有名的七职能论。
22.答案:B解析:荀子在《王制》篇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也就是说荀子认为人能构成社会组织,这是与动物根本不同之处。故本题选B。
23.答案:ABCDE解析:此题考点是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法约尔还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1)专业化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性;(4)命令的统一:(5)指挥的统一;(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公正合理的报酬;(8)集权制;(9)阶层或等级系列(权力路线、“联系板”原则);(10)秩序(每人有一个位置,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11)公平(公正与仁慈结合);(12)保持职工的稳定;(13)创造性;(14)团结与集体精神。故选ABCDE。
24.答案:ABCDE
解析: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他认为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职能都是由五种因素组成的:(1)计划。研究现有条件、预测将来发展,拟定行动计划。(2)组织。包括建立一个从事各种活动的人的机构和管物的机构。(3)指挥。维持组织中人员的活动(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与激励)。(4)协调。使企业的活动和工作和谐一致以取得好的效益。(5)控制。使所有的事情都按预定的计划和指挥来完成。
25.答案:(1)经济人假设。20世纪20年代,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经济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管理理论是X理论,管理重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传统管理职能;管理措施是外部奖惩即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体制是专制集权领导体制。(2)社会人假设。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梅奥等,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管理重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人际关系协调职能;管理措施是集体奖励方式;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沟通的领导体制。(3)自我实现人假设。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为自我实现人假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管理理论是Y理论。管理重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是设计环境与采访的职能;管理措施是强调内部奖励与成就动机;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4)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为复杂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摩尔斯与洛斯奇,管理理论是超Y理论。其管理措施主要是奖励措施的权变、管理方法的权变、组织结构的权变、领导体制的权变等。
26.(1)答案:本案中公司主管是把员工看作“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有: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多数人都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工作,所以,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2)答案:该公司管理层只考虑如何提高生产率,而对员工的思想感情漠不关心,对员工缺乏起码的信任。因此,员工对公司管理层会产生不满情绪和对抗心理;员工会在严厉的管理下紧张工作,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可能得到较大激发;长期下去员工会寻找新的消极怠工方式,并必将对组织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4.韦伯是著名的古典管理学家之一,也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其主要著作有()A.《一般经济史》B.《社会学论文集》C.《车间管理》D.《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E.《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5.“科学管理法之父”泰勒的著作主要包括()A.《计件工资制》B.《科学管理原理》C.《车间管理》D.《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E.《管理的一般原则》
6.被孙膑列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的要务是()A.厉气B.延气C.断气D.利气E.激气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4.答案:ABDE解析:(1)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学论文集》、《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故选ABDE;(2)《车间管理》是属于泰勒的著作,故排除。
5.答案:ABC解析:(1)①年泰勒从事管理咨询工作;②年他的《计件工资制》一书出版;③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④泰勒在年出版的《车间管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为了实现高工资和低劳务费的科学管理法,需要观察一下四条原则;(2)《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法约尔的著作,排除D;(3)E为干扰项可排除。
6.答案:ABCDE解析:孙膑很重视激励问题,在《孙膑兵法》中明确指出:“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他把“激气”(激发士气)、“利气”(使士兵有锐气)、“断气”(使士兵果断、有决心)、“延气”(有持续作战精神)、“厉气”(鼓励斗志)等列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的要务,故选ABCDE。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一、单选题27.人们利用大脑和各种不同的感官能够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称为()A.聊天B.交往C.感觉D.沟通
28.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偏见中的()
A.第一印象效应B.心理定势现象C.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
29.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30.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属于()A.整体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
31.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这就是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2.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3.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A.凯利B.海德C.武德沃斯D.威廉·詹姆斯
三、简答题34.简述社会知觉及其种类。
35.简述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
四、论述题36.试述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克服这些偏差的办法。
37.试述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干扰与克服社会知觉障碍的措施。
五、案例分析3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给被试者看一张列有五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再想想出一个适合的人。结果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结合案例资料,请回答:(1)上述实验证明了何种心理效应?(2)这种效应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迪意义?
39.案例: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人说,这是一个外倾性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性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然后,让这四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而易见的。在第三组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性,第四组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内倾性。第二段,给另外两组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做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揭示的心理效应。
(2)结合案例对这种效应进行评述。
————答案解析————27.答案:C解析:此题考点是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故选C。
28.答案:B解析:在社会知觉与社会生活中,心理定势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如认为老年人必定保守,年轻人办事一定不牢靠,根据题干可知,此处反映的是心理定势现象。
29.答案:D解析:此题考点是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人们对角色行为的辨认往往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而角色行为规范标准的选择之一包括:情绪和情感标准。如认为外交官应当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演员则应感情丰富,“喜形于色”。故选D。
30.答案:D
解析:对物的知觉分为:(1)空间知觉: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2)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3)时间知觉: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质之一。联系题干中“物体大小”,本题选择D。
31.答案:A解析:知觉的整体性: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题干中“反映事物的整体特性”即选项A的“整体性”,故A正确。
32.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命名)。题干中的“依据过去经验做出解释”即选项C的“理解性”,故C正确。
33.答案:B解析: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年提出的,故B正确。题干关键词为“最早”,在归因理论方面有所建树的学者很多,但是海德是最早提出该理论的学者。
34.答案:(1)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可以定义为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2)社会知觉的种类: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人际知觉。
35.答案:(1)刺激物强度的影响。(2)活动性刺激物的影响。(3)重复性刺激物的影响。(4)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影响。(5)知觉情境的影响。
36.答案:(1)常见的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2)认知性归因偏差。3)动机性归因偏差。4)其他归因偏差①性别的归因偏差;②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③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2)归因偏差的克服: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积极归因风格。2)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3)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来归因。4)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即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正确归因、改进行为并取得成功的典型实例,使大家效仿和学习正确有效的归因方式与行为。
37.答案:(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注重显著信息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的影响;(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与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等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5)应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等,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38.(1)答案:上述实验证明了晕轮效应的存在。晕轮效应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的现象,指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我们在观察某一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品质或特征从观察者角度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表明,热情、冷酷的品质起着晕轮作用,影响了一个人的总体印象。(2)答案:管理者了解和研究晕轮效应,有助于克服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也有助于了解其他人产生这种偏向的原因,这对知人善任、防止以貌取人有积极意义。另外,有意识地培养并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如“热情”、“正直”、“勤奋”等,可以给人以好感,从而弥补自己个性品质中的不足,这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利的。
39.(1)答案: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其中,第一段实验说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第二段实验说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一种主观倾向,也称“先入为主”效应或第一印象。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不管正确与否,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影响着以后交往的深度;近因效应即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2)答案:该实验不仅证明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客观存在,而且证明了两种效应发生作用的不同条件,一般来说,在感知陌生人时首因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效应起更大的作用。
7.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由于受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有时会出现哪些错误与偏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印象扩散效应E.哈罗效应
8.关于心理定势的表述,正确的有()A.心理定势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B.心理定势对社会知觉有消极作用C.心理定势是对某一个人或某类人的刻板印象D.心理定势不受以往经验模式影响E.心理定势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偏见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7.答案:ABCDE解析:此题考点是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主要有:(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哈罗效应);(3)心理定势现象;(4)制约现象;(5)其他影响因素(如线索偏差、迷信心理、情绪效应、投射作用、积极性偏差、后视偏差、自我中心偏差、名人效应与自己人效应等)。故选ABCDE
8.答案:ABCE解析: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心理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心理定势现象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它有助于人们迅速地认识自己所不熟悉的人,可以依据该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等表面特征和线索,进行类型化的推理,对其作概括了解。当然,如果这种归类和概括不符合人类群体的实际特点,或者不符合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就会产生偏见,并对他人做出错误的认识和判断,这种消极影响需要克服。
第四章个性差异原理
一、单选题40.把气质分为“狂、狷、中行”三类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A.孙子B.老子C.孟子D.孔子
41.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说的()A.气质B.感觉C.情绪D.能力
二、多选题42.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根据人对外界环境认知与依赖程度的不同,把人分为()A.权力型B.场独立型C.实际型D.场依存型E.自卑型
43.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J.L.Holland)根据人的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提出了性格与职业匹配理论,把性格类型划分为()。A.实际型B.艺术型C.社会型D.企业型E.传统型
三、简答题44.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
45.在管理实践中,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