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应邀参加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智慧城市的‘轻’与‘重’”分论坛高端对话环节发表了对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观点。本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主题为中国城乡发展的“衡与变”,5月27-31日在北京举办。
顾强表示,智慧城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经济社会智慧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道路上的探头越来越多,但城市依然拥堵;智慧能源越来越热,但是雾霾依然严重……为什么民众的获得感没有同步提升呢?究其原因,在信息社会、智慧社会浪潮下,智慧城市建设大多成为管理工具、政绩高地,并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核。他认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必须回归本质,让智慧助力城市生活更美好!
第一,智慧城市不仅是智慧硬件,也不仅仅是新基建,核心在于基于应用场景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服务。
视频监控领域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IDC预测中国视频监控摄像头部署量到年将达到27.6亿台,相当于人均“拥有”两台受监控探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基建的重心,以智慧互联互通为核心的新基建将带来万亿级的市场投资机会。
但是,智慧城市并不是有这些新硬件、新基建就足够了,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教育等大系统中,实现从个体到家庭、从楼宇到社区、从车间到园区等“细胞”和“单元”的智慧化是关键。这些应用场景现在看来发展比较缓慢。智能家居喊了这么多年,行业渗透率依然不高。从行业定位到标准,产品的易用性和智能化,智能家居产业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要在硬件智慧化基础上,以打造便捷精准的民生服务、高效的公共治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宜居可持续的生活环境为目标,重点部署应用创新、场景创新,在新基建推进的同时,把数字车间、智慧家庭、智能建筑等基础单元做扎实。
第二,智慧城市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治理工具,更应该是社会自主管理的平台及工具,从利益悠关者角度平衡各方诉求是关键。
智慧系统能帮助管理者实现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其初衷应是通过智能化的服务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但目前,智慧城市正从一个“辅政”的工具演变成城市管理者借力营销的城市名片,甚至“惰政”的理由。“智慧交通”平台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项目,存在盲目建设,缺乏协同等问题,“密集探头”等现象已然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通病。地方政府智慧产业的平台项目清单不断增加,投资不断增长,但作为个体、家庭、社区、企业等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却难以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