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住建局(建设局、建管部),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扬尘治理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要求,全面做好全国“两会”期间住建系统安全稳定,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年全市春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德建通〔〕25号)安排,5月11日至20日,市住建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春季质量安全大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组织3个检查组,对13个县(市、区)进行了随机抽查,并对申报的市级安全文明工地和市优质结构工程进行了验收复查。重点检查了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行业监管责任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参建各方主体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扬尘治理和疫情防控等方面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共查工程项目90个,涉及建设单位71家,施工单位53家(本地施工企业20家,外地施工企业33家)、监理单位35家。其中:随机抽查在建项目39个(住宅工程30个,公建工程8个,工业项目1个),安全施工水平达优良标准20个,达合格标准16个,不合格3个;验收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47个(按50%比例抽验24个),通过46个,淘汰1个;委托县(市、区)住建部门推荐评选安全文明优良工地36个,通过34个,淘汰2个;复查市优质结构工程44个,按不少于50%比例抽查27个,同意推荐市优质结构工程评审的26个,不同意推荐的1个;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和扬尘问题项,下发执法建议书31份。
从检查情况看,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主体能够自觉落实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质量安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开展各类检查,跟踪隐患整改实效,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受控,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主管部门积极转变监管方式。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扬尘治理和疫情防控等部署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庆云县把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质量安全监督和扬尘治理等关键岗位;德城、平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引导企业创先争优氛围浓厚;乐陵建立质量安全研判机制,定期分析事故隐患,解决苗头性问题;禹城、临邑、宁津、夏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或直接聘请专家开展质量安全检查,效果较好。
二是工程质量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大多数参建主体质量意识较高,质量行为比较规范,能够较好地执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关键工序、节点和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资料和功能检验资料齐全,现浇板裂缝、混凝土涨模剔凿等常见问题逐渐减少。本次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共抽取个构件,抽检钢筋原材87组,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陵城区要求住宅工程蒸压砌块必须在进场后放置28天才能砌筑使用,有效减轻了墙体开裂现象的发生。禹城、临邑等地部分本地企业管理规范,进步较快。
三是现场安全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提升脚手架和工具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推广使用,有效解决了钢管扣件材质差的问题;BIM技术对合理规划场区布置以及实现工具式、定型化防护起到积极作用;VR虚拟现实技术给安全教育带来更多智能化元素,让传统的“三级安全教育”呈现出新的模式;通过实名制大数据分析,提高管理能效,智慧化工地已在我市兴起。
四是建筑扬尘防治成效显著。积极贯彻实施《山东省房屋建筑工地施工扬尘防治导则》,各施工现场在自觉落实“六项措施”的基础上,不断加严管控,提升整治标准,措施得当,成效显著。临邑县采用土工布覆盖并增设自动喷淋设施,解决了普通防尘网网眼大、老化快问题。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正常运行,能够实时掌控各项目安全生产和扬尘排放数据,为建立扬尘治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疫情防控实现常态化管理。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高度重视,认真遵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各项规定,安排专人做好建筑工地日常管理和秩序维护,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场实名登记、测温消毒等要求,全市各建筑工地基本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问题
(一)监督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受机构改革影响,部分县(市、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职能定位不明确,监督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能满足监督工作的需要,监督行为不规范等;建筑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较大风险和隐患,安全监管面临压力较大。
(二)工程质量方面
1.部分参建主体质量行为不规范。个别项目质量监督或施工许可手续滞后、重大设计变更不按规定重新进行图纸审查;监理单位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旁站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分部验收不及时;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不能按规定到岗履职,工序报验资料代签字;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技术交底不到位,专项施工方案不能指导施工,质量问题、质量缺陷未及时闭合处理并形成处理记录。
2.工程实体存在一般质量缺陷。施工质量常见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工程项目混凝土现浇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佳、现浇板裂缝较多,现浇结构仍存在露筋、蜂窝、夹渣等一般质量缺陷。部分企业对二次结构施工重视程度不足,砌体灰缝厚度和宽度超出规范要求、拉结筋制作形式不规范、构造柱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质量差等问题依然普遍。
(三)施工安全方面
1.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建设单位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施工,存在违法发包、肢解发包等行为,安全施工措施费不能足额拨付,或冲抵工程款。总包单位未按规定设置企业安全总监,项目部安全员由公司直接委派制度落实不到位,人员到岗在位不能保证,应急处置能力差,个别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隐患排查机制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防控。监理单位人员配备不足,总监挂证现象较为严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违章行为,不能及时纠正,第三方主体作用大打折扣。
2.安全常见问题治理亟待深入。危大工程专项方案编审程序不当,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指导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和验收走过场,资料不真实,重点环节把控不牢;模板支架杆件缺失严重,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隐患较大;脚手架连墙件数量不足,悬挑梁锚固长度不够,固定方式不正确,架体防护不到位;电缆敷设凌乱,一闸多机,漏电保护、接地体设置等达不到规定参数;消防器材陈旧,消防水源压力不足等现象依然普遍。
3.起重机械和高处作业管理问题突出。部分起重机械设备使用非原厂标准节和附墙、限位失效、螺栓松动,设备维保检查不到位,塔机司机无证上岗,检测单位违规检测等现象依然存在;高处作业临边、洞口防护缺失,密目网破损,脚手板、平网设置不到位等问题较为突出,安全隐患大。
(四)扬尘防治方面
主体施工阶段扬尘防治工作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土方开挖、回填以及后期配套施工阶段,湿法作业、喷淋降尘、雾炮压尘措施仍然落实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粗放,精细化、常态化水平低;建设单位抢工期、催进度,造成扬尘措施不能及时跟进,裸土物料覆盖不严,场地硬化不到位,出场车辆冲洗不干净,路面积尘清理不彻底等问题无法根治。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跟踪整改,坚决消除质量安全扬尘隐患。对于检查反馈的问题和本次通报列举的问题,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制订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加大对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指导和保障力度,充实专业力量,强化监管能力,切实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对于这次检查出的问题要跟踪复核,存在重大隐患的要实施行政处罚,确保整改闭环交圈,坚决做到隐患不消除不施工,整改情况于6月20日前书面报送市住建局质量安全监管科。同时,对本次检查中暴露问题较多的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后锚固植筋、二次结构施工等薄弱环节,要深入分析原因,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制定对策措施,鼓励企业改进施工工艺。
(二)强化事后监管,严肃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未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检查中存在安全生产不合格工地的江西新辉建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济南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给予通报批评,计入不良行为记录;对暂定为“市级安全文明工地”的项目,如在后期施工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良好状况且不发生安全事故,待工程竣工后按程序颁发荣誉证书;对推荐参加市优质结构评审的工程,如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持续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水平不下降且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待年底统一评审并公示后颁发荣誉证书。
(三)落实监管职责,不断压实各方参建主体责任。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建筑市场全面放开,大量央企及外地高资质等级企业进入我市,为本地企业树立了榜样。但有部分企业名不副实,大牌子、小队伍,不服从管理,给日常监管带来较大难度。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真正压实主体责任,充分运用诚信管理信息化手段,规范各方主体市场行为。
(四)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认真吸收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从“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从“以事故调查处理为主向源头治理转变”,从“以注重隐患整改为主向实施系统风险管控转变”,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主动防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总监制和项目安全员委派制,做到权责一致,真正能够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持续改进创优标准,完善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创先争优积极性。
附件1:年全市春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大检查结果.docx
附件2:年度第一批市级安全文明工地清单.xls
德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年6月8日
文章来源:德州新浪乐居
优质内容推荐
义乌市第三个城市有机更新回迁房项目启动交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