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传出好消息,最后一块地下室顶板结构混凝土成功浇筑,宣告17万平方米的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这标志着我市这一“双千亿”工作的重点产业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成效果图。(中建二局供图)
▲项目采用超高钢骨斜柱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技术,开创国内先河。
设备先进
8台动臂塔吊边“看”边工作新型防护平台降低百余万元成本
地下施工的推进有条不紊,地上4座塔楼的施工现场同样热火朝天。步入项目工地,人们一下就被8台动臂塔吊吸引,它们以巨人之臂绣灵巧之花,机械化运作的恢宏气势扑面而来。
中建二局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经理郭民介绍,8台塔吊同时工作,或许创目前厦门在建工地的数量之最。更重要的是,这些塔吊还是极为可靠的大块头,可抵抗最大15级台风。施工启动前,项目工作人员考虑到工地地处海边,有风力大的特点,专门联合机械行业专家,对塔吊的选型以及附墙支撑体系进行设计论证,塔吊的附墙底座所使用的钢材和板材都比以往厚得多,因此安全系数和抗风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你看,吊钩和大臂前端都有摄像头,相当于塔吊有了自己的眼睛。”中建二局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陈天成说,安全性的提升还体现在塔吊的可视化上,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能实时反映在操作间的屏幕上,这样上面的操作人员就不用根据下面的人指挥或者自己远眺,来判断如何摆动塔吊。
除了塔吊,在项目工地,还有不少“与众不同”的设备,这些设备蕴藏着中建二局多年来在施工一线打磨探索出的智慧结晶。仰头望去,塔楼中一个个蓝色铁架在阳光中闪着光,这是项目的“秘密武器”——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据陈天成介绍,原先施工人员在建筑物边柱外围施工,也要搭简易的防护框架,但不仅不够牢靠,通常还得多位施工人员花费一两天才能搭好。而如今项目使用的防护平台既能达到全方位针对性的防护,还可用机械拆卸搬运,仅半天就完成全部安装。项目部算了一笔账,仅建筑物边柱防护平台这一设备的使用能降低施工成本达万元。
而项目在塔楼核心筒结构上还采用智能化整体顶升式模架,通俗说法就是,模架能与塔楼核心筒同步爬升,为施工作业提供操作平台及材料堆放平台。顶升模架顶部四周还设置了智能喷淋系统,实现扬尘防控、自动养护等功能。
创新技术
采用4层外框钢柱整体吊装一次性浇筑超高斜柱创国内先河
技术创新是项目质量过硬、引领时代的立身之本。“这是项目最亮眼的技术突破之一。”走在塔楼内,项目副总工程师廖志毅指着钢骨混凝土斜柱自豪地介绍,这里共有66根直径为1.7米的斜柱,由于塔楼结构外立面逐层向内收缩,因此斜柱也以不规则的角度自下而上向内倾斜,每根斜柱的高度和斜度都不同,最大斜度达12.8°,最高高度为14.5米。另外,斜柱内还含有又多又密的钢板和钢筋。以上条件使得斜柱在混凝土浇筑时变得难度重重,而项目部还进一步提升难度系数,决定采取一次性浇筑到顶的方法,使斜柱表面达到圆润光滑的效果。
为此,项目部结合国内外先进施工经验,在国内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多次开展专家会审、现场实验,制定出解决方案。项目部专门定制了一根弹簧状的引导装置,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在钢筋和钢板之中,再把加长的振捣棒插进引导装置中,这使得振捣棒工作时,不会卡在钢筋和钢板之中。同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又插入一根PVC管,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由内向外抽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斜柱内的混凝土分布均匀。功夫不负有心人,钢骨混凝土斜柱的成型效果获得业内各界专家的一致认可。
作为拥有厦门最大体量钢结构的在施项目,项目在钢结构施工上也有创新之举。在近期完成的地下室部分结构施工中,项目部就将最大高度达20.4米的4层外框钢柱进行整体吊装。“这相当于将4层楼的钢柱提前在地面拼装焊接好,再用车吊的方式吊起并固定,以安装就位。”项目钢结构负责人王加林介绍,在作业人员与机械的巧妙配合下,不仅确保了各钢柱倾斜角度的准确,以及吊装的稳定性,还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共节约成本达万元。
在地上塔楼的外框钢结构施工部分,项目部针对5米及以上大跨度区域打破传统,不再搭设钢管脚手架回顶,作临时支撑,而是采用钢梁下挂钢丝绳反拉加固的施工技术。这一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为项目节约成本62万元。
介绍中,王加林还卖了个关子:项目的效果图中,中间两栋塔楼为‘门’形空中连廊结构,这个‘门’高度达.7米,跨度达到70米,未来他们还将采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空拼装液压二次提升施工技术’,也就是将一段‘门框’在米的高空中拼装好,提升到米的高空与塔楼两端衔接,以解决架空大堂顶部桁架层的施工难题。“这个我们肯定有信心能完成好!”王加林说。
智慧管理
借助线上平台实施统一管理设置体验基地强化施工安全
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全过程有四十余家专业公司参与建设,专业多、体量大,而各公司分项工程之间的穿插协作频繁,管理、协调难度大。为此,中建二局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团队引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借助现代化管理办法,让科技与生产无缝衔接,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把关安全生产。
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为载体,项目员工只需点开手机上的APP,就能对环境监测、施工进程、安全问题等进行实时查询。若是上传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反馈解决,将逐层上报提醒,直至问题解决为止,有效保证现场各项工作更高效灵活地运转。
在项目工地,几乎每个重要构件都有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