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智能建筑 >> 智能建筑发展 >> 正文 >> 正文

关于中国BIM的6问6答那些变化问题

来源:智能建筑 时间:2024/12/24
治疗白癜风著名的医院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zljs/261180.html
你好,这里是BIMBOX,我是老孙。过去两年里,每年的《中国建筑业BIM应用分析报告》都会约我们写一篇稿子,以问答的形式谈谈我们对行业的观察和思考,今年这本书还没有正式发布,不过我已经受到主办方的邀请,写好了这次的约访稿,今天先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分享给你,我一共回答了六个问题。

问题1

作为以BIM为核心内容的建筑科技媒体,您和团队深度接触过很多应用BIM的企业和个人,从您的观察感受来说,过去5年不同企业面对BIM应用在思维上的变化是怎样的,未来走向如何?过去的5年,也恰好是我们团队从事媒体行业的5年。问题中说到的「不同企业」,其实有很多的划分维度,其中一个维度就是按照设计、施工、甲方等行业角色来划分,我把这个维度放到第二个问题来解释。另外一个分化比较明确的维度,我称之为「数能重视性」维度。这里的「数能」代表数字化能力。去年我在「基础设施领域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实践研讨会」上做了一次演讲,演讲的核心内容,就是把与BIM相关的技术分为「棍子」和「碗」。「棍子」是指用来作用于其他东西的工具,它的功能是延长我们的身体。而「碗」是指那些用来装东西的工具,它的功能是用来承载一些东西。这几年我发现,在面对BIM这类新技术的时候,「棍子」和「碗」用来解决两种不同的问题,虽然有关联,但本质上它们是两种思维模式,两套解决方案,不能混为一谈。前面我说到的数字化能力,就属于BIM在「碗」这个范畴的应用,它不是帮助我们把图画得准一些、把成本算得准一些,而是沉淀下来,作为未来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企业员工的经验、以及一切工程建设相关数据和知识的容器。当我们用「棍子」的思维去看人家的「碗」,我们只能看到外面的陶瓷,而碗里面装着的东西,人家不会给,我们也看不到。我们看到有的企业会说,用BIM效率低,所以越是重要的项目越不能用;同时也会有企业会说,BIM要长线发挥价值,越重要的项目越要用,效率的问题通过管理和研发来解决。行业里的公司有不同的参建角色、不同的体量,对于数字化转型这个话题,有些企业是真金白银地投入,也会做较为长远的规划;有些企业则只是嘴上说说,写写PPT、做一两个数字大屏展板,实际上没有什么具体的行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粗暴一点地来区分,我们可以观察这么3个现象:一把手关心不关心有没有独立的团队参与研发数字化相关人员有没有较高的薪酬和升迁通道目前的这个阶段,只要把视野放到单个专业、小团体的短期收益,BIM的性价比一定是不够高的,否则人们早就趋之若鹜了;而同时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把视野放到了整个公司5到10年的规划,放到了整个公司所有部门,或者整个项目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上,BIM与数字化转型这两件事,就不会讨论「要不要做」、「当下有多少收益」,而是讨论「当前的问题该怎样解决」。这样的视野,只有企业的一把手和各部门的一把手才会去思考和把控。同时,无论是走很重的自主研发路线,还是对外寻求合作开发,对数能改革更加重视的公司,一定会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和产品团队,负责内部与外部对接。最后,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甚至扩大到多数行业——数字化转型都是一个新课题,从业人员的未来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抵消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就是较高的薪酬待遇。我们会同时看到月薪几万甚至十几万重金求高级人才的公司,也看到只招月薪4位数的建模员的公司,这种区别能在一定程度体现公司背后对于数能的重视程度。在这里我并不是呼吁所有企业都参与到「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去,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领域的转型,都有头部企业、腰部企业、众多的追随者,以及大量成为历史的企业,数字化并没有那么特殊,它也是众多企业不同发展维度的其中一个分水岭。未来,我们正在看到这种分化愈发明显,资源、人才、项目都在向头部和腰部企业集中,未来5年,我们相信会看到建筑行业里企业与人才发展巨大的分化。

问题2

请您谈一谈设计、施工、甲方等不同领域的BIM从业者目前对BIM应用的困惑和集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75.html